谈我国市场信用的作用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信用地位作用发展与完善   论文摘要:信用的发展和完善是现代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信用经济,没有信用,经济活动就无法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作用无可估量。

但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确出现了一些信用缺失现象。

本文拟就信用的地位、作用缺失原因及信用的发展与完善等问题略陈管见。

一、信用建设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不管是对个人、行业还是整个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

信用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进行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活动。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高度发达,信用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众所周知,信用越高,风险越小;反之,信用越低,风险越大。

原因在于,在生产力极度发达的今天,商品交换活动要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不现实的,风险直接来自于商品交换双方的给付行为与给付行为之间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使得所期待的给付处于不确定状态。

信用作用就在于使将来的给付行为变得可以预期和确定,从而避免或减少市场风险。

信用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保证。

经济主体广泛使用自己的信用,达到共同诚实守信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信行为,从而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现象;发展资本市场,建立新型筹资机制;发展信用消费,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建立起新型消费模式,有效解决当前需求不足、消费不振等一系列问题。

发达的信用信息系统还是提高政府管理与决策效率的必由之路。

政府管理与决策效率的提高,前提是要掌握大量社会信息资源,信用信息资源是其中的一个核心,信用体系的完善并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政府管理部门就可以节省时间,降低强度,从而达到提高管理与决策效率、改进管理与决策效果的目的。

市场交易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得到降低,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一些企业信用缺失现象及后果   目前,我国有的企业的确存在信用缺失现象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据《中国工商报》报导,2000年,仅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3.05万起,比上年增长36.86%;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总值38.8l亿元,比上年增长95.6l%;全国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16万个,比上年增长3倍多。

企业间的信用缺失必然导致交易效率下降和交易成本上升。

一些企业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獗,一些企业任意变更或撕毁经济合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4o亿份左右,但合同的履约率只有50%(20世纪9o年代前我国企业合同履约率为9o%)。

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客户的货款或拖欠银行的贷款,还有一些企业玩弄假破产真逃债的伎俩骗取国家的钱财。

虽然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拖欠逾期的应收账款,但它们拖欠的总量仅占贸易总额的0.25%一0.5%,我国目前已超过5%,是发达国家的l0倍至20倍。

我国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规模已经由过去的几百万元上升到数亿元人民币。

)由于相互拖欠货款,使得企业间互不信任,如履薄冰,有些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已经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交易状态,使得企业交易效率下降,交易成本提高,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导致了某些不良后果。

第一,遭到恶意报复。

你对别人不讲信用,别人对你自然也不讲信誉了。

虽然社会公正舆论并不赞成把别人失信作为自身失信的缘由,但是失信者遭到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是屡见不鲜的,也是很难避免的。

欺诈反被欺诈害的例子,在经济活动中并不少见。

第二,恢复信用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企业要确立自己的信用优势并不容易,但要失去信用则很简单;而失去信用后再恢复,却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当年温州的纸底皮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致使温州一部分制鞋能工巧匠,至今不敢把皮鞋标明产自温州,而不得不借用上海等地的牌子。

温州人为了挽回这一信用损失,付出了昂贵的惨重的代价。

这种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永远汲取。

三、信用缺失的原因   1.信息沟通不畅。

信用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只有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当事人的不信用行为能够被及时观察到,交易关系才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

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交易地域庞大,信息流通缓慢,企业间的交易频率较低,一个不讲信用企业完全可以在一个地区行骗后转向其他地区继续行骗。

2.企业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地位。

企业信用的建立,是以企业的改革为前提的,企业必须拥有清晰稳定的产权关系,并且产权关系是能够转让与交易的。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必须是真正的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

企业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不具备企业剩余的控制权和支配权,是不可能建立起经营信用的。

因为,这种组织的行为通常是短期的,经营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企业的经营问题,他不可能有维持企业长期信用的动力。

所有者是否有积极性维持企业信誉,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企业的所有权是否能有偿转让。

如果现在的所有者即将退休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继续经营时所有权不能转让,信誉的价值就没有办法实施,他就不会积极维护企业的信誉。

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没有真正的剩余控制权和支配权,更谈不上所有权的转让与交易

在这样的体制下,企业追求短期行为是必然的,信用经营的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形成。

3.惩处措施缺乏力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法规。

并对制假售假及缺乏信用的现象进行了打击。

但对大多数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处罚力度远远不够。

销售者只要l0次中有2至3次逃脱罚没,就有利可图。

对于在企业交易行为中不讲信用企业,即便债权人把它们告上法庭,并获得胜诉,法院执行起来也会遇到重重阻力。

往往不了了之。

使国家的法规政策不能落到实处,使这种不讲信用的恶风更加有恃无恐。

4.地方保护主义的包庇。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由于地方利益作怪,对于所属企业恶意欠债逃债的行为,予以包庇保护,甚至为其出谋划策;对于外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是依法加以保护,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横加干预。

甚至对于丑恶的制假售假现象也听之任之,使一些地方制假售假达到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水平。

有些制假售假企业作为地方的利税大户,还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表彰。

5.社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

企业的经营信用社会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表现。

如果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企业经营的信用也就成了问题。

我们承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应该追求利润。

但是,企业必须坚持合法经营,讲究信誉,坚守信用,最起码做到利己不损人。

对于那些制假售假的现象应该形成一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使这些丑恶现象无立足之地。

现实情况是,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其他企业违反信用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特别是对企业外部的领导者与客户关系中的不信用行为容忍度更高。

例如,对“贿赂客户”的容忍度为71.3%,对“短斤少两”的容忍度为55.4%,对“不实广告”的容忍度为55.0%。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