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治疗不可忽视水电酸碱平衡

[典型案例] 毕业论文网   老年患者摔倒后,持续昏迷,治疗不见好转   患者,男,70岁,不慎摔倒伤及后枕部,当时原发昏迷约1 h。

之后,患者意识好转,可唤醒,可自行行走。

来院后查体:意识基本清醒,问答准确,双瞳孔等大,光反应(+),四肢可遵嘱运动,颈抵抗(+),枕部软组织青紫、肿胀。

急诊行头颅CT示双额叶小灶状脑组织挫伤。

完善急诊必要检查(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后收入院观察、治疗

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补液等保守治疗

伤后24 h,复查头颅CT示脑挫伤灶较前稍有增大,继续前述治疗

此后2 d内,患者基本处于嗜睡状态,可唤醒,可有简单遵嘱运动。

随后,患者逐渐出现烦躁、谵妄,与人交流困难,偶有呕吐。

颈抵抗较前加重,四肢仍可运动。

检查血浆浓度为130 mmol/L。

常规补液,增加脱水剂剂量后,病情未见好转。

再次复查头颅CT示脑组织挫伤较前又有加重,双侧脑室额角轻度受压。

复查血浆浓度为125 mmol/L,给予浓钠后不见恢复。

为其实施双额开颅探查,术中见颅压高,脑组织向外膨隆,清除坏死脑组织后,去除骨片减压。

术后继续补液、脱水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减压窗张力不高,但意识状态较前未见明显好转,仍处于烦躁、谵妄状,血浆浓度为124 mmol/L。

后为其检查24 h尿钠为68 mmol/L。

考虑为合并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征

在限制液体入量(1 000 mL/d)的同时,给予呋塞米并适当补充浓钠。

约5 d后,患者血浆浓度恢复到135 mmol/L,24 h尿钠降为20 mrnol/L。

患者意识明显好转,除反应迟钝外,言语及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恢复。

[知识拓展]   何为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征   正常的血浆钠、钾离子浓度是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的基本保障。

当其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将受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神经源性低钠血症又称为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征,或称为脑耗盐综合征

颅脑损伤、脑肿瘤及脑血管病等多种颅内病变,甚至肺炎、肺癌等非颅内病变均可造成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

利尿激素的异常分泌机制不详,可能与丘脑下部血渗透压感受器受损有关。

过多的抗利尿激素可使尿量减少,血浆钠、钾水平下降,全身水潴留。

从而形成高血容量低钠血症或稀释性低钠血症。

过多的抗利尿激素不能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平衡,醛固酮分泌减少及肾素活性降低,使肾的储钠作用下降,肾排钠增多,尿钠浓度增加(>80 mmol/d),血浆钠水平下降。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嗜睡,重症可以发生癫痫,甚至陷入昏迷。

检测血、尿钠离子水平,当血浆钠离子水平80 mmol/L,尿,血渗透压比>1时,可诊断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征

治疗上,严格限制水分摄入,每日≤1 000 mL。

以适量浓钠盐水提高血钠浓度血浆渗透压,但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脱髓鞘性病变。

同时,使用呋塞米排出细胞外液。

亦可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以拮抗抗利尿激素过量,维持盐激素平衡。

补液治疗应严格保持水电酸碱平衡   本病例提示我们,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过程中,需要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使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形成。

这些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机体的血浆钠、钾离子水平,尿量增加可使钠、钾离子排出增多,血浆钠、钾离子浓度降低。

另一方面,各种原因导致的丘脑下部的血渗透压感受器受损后,激素水平的不协调,可进一步降低血钠浓度,这将严重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甚至导致昏迷、死亡。

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给予生理需要量的钠、钾制剂,需严密观察、监测血、尿电解质水平,准确判读水电紊乱的本质因素,制定恰如其分的治疗方案。

保持水电酸碱平衡是每个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