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吸烟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吸烟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调查1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吸烟状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戒烟组89例,男性82例,女性7例,年龄(59±11)岁;吸烟组58例,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59±12)岁,分别记录两组临床资料,出院12个月后电话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预约心动超声检查及6分钟步行试验。

结果:①吸烟组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入院率明显高于戒烟组(P0.05),②戒烟组较吸烟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缩小(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术;吸烟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41—02   吸烟心血管疾病第二大危险因素〖1〗,以往焦点侧重术前吸烟心肌梗死预后影响,PCI术后吸烟临床预后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吸烟临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47例。

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诊断标准①持续胸痛>24h,硝酸脂类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的胸导联ST上抬≥0.2 mV或2个相邻的肢导联ST段上抬≥0.1mV;③心肌酶(CK、CK—MB)异常升高至正常上线2倍以上;④病例资料完整并愿意接受随访患者

1.2 主要仪器及分组: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仪(美国飞利浦公司),探头频率3.5~5.5 MHz,测定患者出院12个月心动超声。

采取患者自己报告吸烟情况的方式,并根据是否吸烟分为2组:戒烟组89(男82,女7)例,年龄(59±11)岁,吸烟组58(男48,女10)例,年龄(60±13)岁。

戒烟组:患者胸痛时间>24h,PCI术后予常规治疗,且术前吸烟术后戒烟者;吸烟组:患者胸痛时间>24h,PCI术后予常规治疗且术前吸烟随访时仍吸烟者,本例中不存在术前不吸烟者。

1.3 冠心病健康教育及随访:对每个接受PCI的患者出院前均进行吸烟的危害性教育,建议戒烟,定期到医院复检,本研究随访采用电话随访并记录12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并门诊预约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LVEF、LVDd)及步行6分钟试验(6MW)。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fisher’s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分析:男性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注:与戒烟组比较,#P0.05);次要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入院率吸烟组明显高于戒烟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比较      注:与戒烟组比较,?P?P〖2〗。

冠心病死亡25 %与吸烟相关〖3〗。

吸烟使一般心血管病尤其是AMI的危险增加。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吸烟组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戒烟组,若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结果有可能会发生显著性差异。

次要心血管事件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术后吸烟组明显高于戒烟组,这一结果与Hasdai等报道相一致,他们对美国Mayo Clinic中心成功进行对5437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随访16年,结果显示与戒烟患者相比,术后继续吸烟者发生Q波心肌梗死危险增加。

吸烟可引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明显下降〖4〗,本例中两组心功能LVEF已恢复正常,但戒烟组较吸烟组LVEF有明显提高,LVDd明显缩小,戒烟组LVDd已恢复正常,吸烟组仍大于正常值。

术前吸烟心肌梗死患者中只有60%在术后坚持戒烟,39%仍为吸烟人群,这可能与随着患者原有症状基本减轻,回归家庭后,缺乏吸烟冠心病危害性知识的了解,对尼古丁的依赖及周围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所以只简单戒烟教育无用的,要进行强化戒烟教育。

我们心血管医生有责任转变理念,从对疾病终末期的救治转向疾病的早期预防,从源头治理,从青少年抓起,中年强化,老年持续〖5〗。

参考文献   [1] 丁荣晶,傅媛媛,王桂莲,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吸烟现状及简单戒烟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32—34   [2] 朱中玉,高传玉,牛振民,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吸烟临床预后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J〗.2009,37(9):777—780   [3] Surgeoen General’s Report.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R〗.2004   [4] Kyriakides ZS,Kremastinos DT,Rentoukas E,et a1.Acut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J〗.Eur Heart J,1992,13(6):743—748   [5] 陶贵周,丁雪波.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谈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J〗.2010,31(397):11—13。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