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谨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文 李升涛(山东省沂水县道托镇兽医站)。

传染性法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股RNA病毒双股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式囊病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高度虚弱和免疫抑制。病理变化以腔上囊肿大、肌肉出血、肾脏损伤为特征。发病后常呈尖峰死亡,一般在发病的第3~4天出现死亡,5~7天达到死亡高峰,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之后逐渐减少。

一、发病情况。

病原为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55~65纳米,核酸为双节双股RNA,无囊膜;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鸡舍的病毒可存活100天以上;病毒耐热、耐阳光及耐紫外线照射。56 ℃加热5小时仍存活,60℃可存活0.5小时,70℃则迅速灭活。病毒耐酸不耐碱,pH2经1小时不被灭活,pH12则受抑制。病毒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3%的煤酚皂溶液、0.2%的过氧乙酸、2%的次氯酸钠、5%的漂白粉、3%的石炭酸、3%的福尔马林、0.1%的升汞溶液可在30分钟内灭活病毒

传染性法式囊病的自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大多集中在麦收前后发生。病鸡是主要传染源,鸡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该病一般发病率高,可达100%,而死亡率不高(多为5%左右,也可达20%~ 30%),但当卫生条件差、继发细菌感染或伴发其他疾病时,死亡率可升高至40 %以上,在雏鸡和肉鸡甚至可升高至80%以上。

二、临床症状。

1.以3~6周龄的鸡易发。常突然发病病鸡表现精神不振、两翅下垂、羽毛蓬乱、扎堆、采食量下降。急性发病,呈尖峰死亡。

2.病鸡排米汤样、水样白色或黄绿色粪便,肛门周围常有粪便污染,后期脱水严重,趾爪干瘪。病初有啄肛现象。

三、剖检变化。

1.病鸡肌肉干燥,没有光泽,胸肌、腿肌点状或刷状出血

2.腺胃出血,有时在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溃疡和出血斑。

3.肝脏呈土黄色,有白色条状坏死。

4.腔上囊肿大,浆膜外有胶样渗出,囊浑浊,囊内皱褶出血,严重者形成紫葡萄色样出血。后期萎缩,内有浑浊液体或干酪样物。

5.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内集有尿酸盐,严重者形成花斑肾。

四、防治。

1.预防。

(1)做好消毒工作。

(2)搞好免疫接种。一般14日龄采用中等毒力偏弱疫苗首免,28日龄采用中等偏强毒力疫苗二免。首免时间的确定,要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及下降过程,灵活掌握,过早过晚免疫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3)免疫方法。IBD活疫苗饮水免疫。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免疫鸡群需健康,并没有各种应激条件的刺激。鸡群要没有鸡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和球虫病的发生。

IBD灭活疫苗免疫。此种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方法是经皮下或肌内注射注射部位在颈部背侧皮下,也可注射在胸肌内。注射前要认真对连续注射器、连接管、针头等按规定严格消毒,并在无菌的环境中组装连续注射器,用无菌水校准注射剂量后才可使用。严防注射剂量不足及连续注射器滴漏疫苗。

2.治疗。在发病早期,使用高免血清、高免蛋黄及中药方剂有一定疗效。

(1)注射抗体。

(2)用干扰素、黄芪多糖饮水。

(3)板蓝根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泽泻8克,海金沙8克,诃子5克,甘草5克,共研细末,拌匀,每只鸡按0.5~1克拌料,连用3~5天。

(4)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同时,改善饲养管理,消除应激因素。提高鸡舍温度2~ 3℃,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在饮水中加入复方口服补液盐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K、维生素B或1%~ 2%奶粉,以保持鸡体水、电解质、营养平衡,促进康复。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