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先进经验交流助力重庆蔬菜产业发展

摘 要:赴云南、贵州开展蔬菜产业实地调研,探明了两省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总结了两地的经验做法,以期为促进重庆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重庆市;蔬菜;调研;经验做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06—0089—03   为掌握重庆周边地区蔬菜生产现状,促进相邻地区间蔬菜生产与布局的信息沟通与良性互动,学习和引进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切实推进全市蔬菜生产提档升级,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5年9月中旬组织下辖部分区县蔬菜业务站技术专家,共赴贵州、云南两省学习考察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以期对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有所启发。

1 云、贵两省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云南、贵州两省地处云贵高原,均属我国蔬菜重点发展区域,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1 云南省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云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云菜远销全国36个大中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5 a居云南出口创汇农产品首位,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4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93万hm2,居全国第10位,产量2 100 万t,居全国15位,总产值420亿元。

云菜出口品种超过60个,蔬菜为全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占农产品出口比重近30%,对全省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形成了较大支撑,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云南省蔬菜产区逐步集中,实现了零星分散生产到集中优势产区规模发展,形成了以滇中、滇东及滇东北、滇西北为主的夏秋补淡蔬菜生产区,以及滇南、滇西南和干热河谷区为主的冬春蔬菜生产区,逐步形成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发展的格局。

1.2 贵州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和交通方面的优势,依托大娄山区、苗岭山区、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中高海拔区域基地,初步构建了杭瑞、兰海高速公路沿线夏秋耐寒、半耐寒、喜温蔬菜产业带。

依托南、北盘江、红水河低海拔河谷区基地,初步建成了三都―兴义和镇宁―关岭一线冬春喜温蔬菜产业带。

同时,地方名优特产蔬菜和食用菌的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2014年贵州蔬菜种植面积1 28万hm2,产量2 881 万t,平均667 m2产量为1 495 kg,总产值605 亿元。

全省主抓辣椒、夏秋喜凉蔬菜、冬春喜温蔬菜、名特优蔬菜和食用菌五大类外销优势产品和城镇、工矿区保供产品生产,以特色辣椒为代表的蔬菜加工制品销往全国各主要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因大面积直接推广运用新技术,综合实施科学选地、科学用药、科学用肥、安全采收、新鲜供菜、科学加工、加强监管、加强宣传、引导消费等配套技术和促进措施,使贵州特色生态蔬菜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大幅度提高。

2 考察点生产情况与主要做法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叶菜生产基地安顺市保供蔬菜基地和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云南省昆明市崇明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玉溪市通海县规模蔬菜生产基地等,听取了当地企业、市蔬菜站负责人对当地蔬菜生产现状、标准化生产管理要求、产业发展优势、企业或协会运作模式、政府引导政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2.1 推行蔬菜品种、规模化生产   在贵州贵阳市和安顺市的数个考察点发现,当地蔬菜基地多以蔬菜品种规模化生产为主,如位于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的芦荻哨村,由华慧农业有限公司经营的27 hm2速生叶菜生产基地,常年生产瓢儿菜、小白菜、上海青等速生叶菜叶菜分批次播种,平均25 d出产一季,主供贵阳市场,可实现叶菜的周年供应;位于安顺市平坝区芦车坝的蔬菜种植基地作为保供蔬菜基地,规模400 hm2,仅种植白菜、黄瓜、茄子、辣椒等主要品种,单品种面积在33~233 hm2;位于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夏云镇等地的贵州盛禾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建有芦笋示范园33 hm2、山药示范基地53 hm2,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山药面积超过330 hm2。

品种大规模的发展,皆因规模化种植更有利于生产的精准管理和技术的主攻应用,也便于搭建稳定的供应链,获得市场主导权。

2.2 综合应用配套设施,实现节本增效   在考察基地中发现,除基本的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外,一系列节本增效的设施和栽培手段也在各基地有不同的增设、应用。

如清镇市叶菜基地叶菜全部撒播,省掉育苗、定植所需耗费的大量人工,在生产管理期间,利用全面覆盖的肥水一体化配套设施,也大幅降低了用工成本,缩短生产时长,提高供应量,节本增效;以生态观光农业生产为主的贵州长津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农业废弃物生化处理制肥机,将作物秸秆、尾菜、畜禽粪便、厨余垃圾、蓝藻、水葫芦等农业废弃物,经杀菌、发酵、除臭、制肥等全过程处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不仅节约用肥成本,提高有机肥质量,而且也大幅改善本基地生产环境,治理面源污染、改良修复土壤。

2.3 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提高农户积极性   降低农民生产风险,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创造蔬菜产业最大价值,是避免蔬菜产业劳动力流失的有力手段。

考察中发现2种企业与农民间较典型的合作模式。

①包租+返租模式 如贵州高山大丰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平坝县杨关屯合作社先以12 000 元/hm2的租金从农民手中集中流转土地,统一制定蔬菜生产计划,统一指定蔬菜生产品种,然后愿意种植蔬菜且技术过硬的农户再以11 250 元/hm2的价格返租土地。

农户根据自身种植、管理能力确定租用土地的面积,考察点中农民返租土地面积3.3 hm2起,生产物资可自购,也可由企业统一采购。

在销售方面,农民既可自销,亦可由合作企业或合作社对蔬菜产品统一收购销售,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对承租农户蔬菜产品实行保底收购,切实保障农户利益,降低农民种植风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和责任心。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