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柱干害虫杨园蚧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杨园蚧寄生在树木的主干及大枝上,以其口针刺入韧皮部吸取养分。

虫体以蚧壳覆盖,随着危害的加重密布于树干。

这样树干皮孔被封闭,逐渐使树皮下陷,变褐、腐烂、开裂,树叶枯黄,树枝干死,致使树势明显下降,影响树木生长。

严重时虫体密布枝干,使树皮组织坏死干裂,整个树冠枯黄,甚至全株死亡。

一般以郁闭度小的人工林,如行道树、农防林及稀疏的片林危害较重。

通过用标准地人工纯林对其危害进行了分析,标准地人工纯林其树种、年龄、株行距都相同,栽植时间、方法以及立地条件也相同,最重和重度受害木分别为第5年和第6年开始受害

中度受害木和轻度受害木分别是第6年和第7年开始受害

1 生活习性   杨园蚧Quadraspidiotus gigas(Thiem et grneck)1a 1代,以若虫越冬,4月中旬随树液流动开始取食活动,雌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雌虫产卵,初孵若虫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7月上旬浪荡若虫出现盛期,直到8月下旬。

成虫产卵介壳内尾部,每次产卵7~10粒不等,每一雌虫能产卵70~100粒左右,卵期5~6d。

产卵后,卵在母壳内经过1~2d的孵化,便出现新的若虫

若虫活动能力较强,一般出介壳后沿树干向上爬行,寻找适当场所固定,经过1d左右固定在寄主上,取食并形成新的蜡质介壳

固定生活,于7月上旬开始脱掉1龄蜕皮,蜕皮桔红色粘在介壳的端部,7月下旬为1龄若虫蜕皮盛期,以后虫体逐渐增大,覆盖卵壳明显可见,直到第2年变为成虫

越冬后的2龄若虫于早春取食后雌雄若虫分化明显,雌若虫口器消失,体色由浅黄色变为橙黄,体壁变硬,繁殖后死亡。

雄虫虫体小,飞翔力弱,但爬行很活跃。

若虫4月下旬开始变为前蛹,前蛹5月上旬开始变为予蛹,乃至为蛹。

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并进行交尾。

成虫羽化后开始于树干周围飞翔,飞翔距离可达4~5m。

成虫介壳圆形,直径2.0~2.5mm,暗灰色或近于黑色,周围带白色。

雄虫介壳呈椭圆形,较小。

雌虫平均寿命53d左右,雄虫平均寿命29天左右。

2 检疫检验方法及检疫处理措施   杨园蚧主要靠苗木、种条、带皮原木及鸟类、昆虫活动、风、雨、水流和运输等生产活动进行传播。

2.1 检验方法   杨园蚧虫体较大,蚧壳明显,可用以下2种方法检验:   直观检验法:以肉眼直接观察被检物品,如苗木、种条及带皮原木、小径木等,看其表面是否有杨园蚧蚧壳及若虫存在。

镜检法:用低倍放大镜观察苗木、种条及带皮原木、小径木等被检物品的表面,看有无杨园蚧蚧壳存在及若虫活动。

2.2 检疫处理措施   严格禁止从疫区调运带杨园蚧的苗木、种条及带皮原木、小径木等。

带虫原木及小径木可考虑剥皮或用溴甲烷、硫酸氟、氢氰酸等熏蒸处理。

3 人工防治措施   为了控制杨园蚧的发生和蔓延,主要采用化学药剂的防治方法,采取不同药剂和不同季节施药来控制杨园蚧危害的蔓延。

在解冻季节,以化学药剂防治杨园蚧,均可收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这对杨园蚧的防治时间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浪荡若虫期对杨园蚧进行化学防治,其防治效果是很理想的。

浪荡若虫期,即5月下旬~7月上旬,正值农忙和雨季到来之际。

如果集中在浪荡若虫期进行大面积防治,有一定难度,可采取不同季节的化学防治方法。

为了避开雨季,拖开防治时间,在不结冻季节均可进行防治作业。

各种常用杀虫化学药剂均对杨园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如氧化乐果、50%敌敌畏乳剂加2柴油等。

在实际防治作业中,以80%DDV乳剂500倍液,加2柴油的配方,一台次1000kg药液,用担架式高杨程喷雾器进专业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毕业论文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行常量喷雾,可防农防林4000m长,每天可作业6台次。

每台次用80%DDV乳剂2kg,每天可完成防治面积:25.16hm2,(4000m长6次林带宽度10.50m)。

初孵若虫出现盛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期,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50%磷胺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1000毒杀。

如果水源方便,运输工具及施药器械齐备完好的情况下,对农防林、路林及通车方便的林地,均可进行大面积化学防治

防治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明显,易于在杨园蚧的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全面经常地掌握虫情,为防治提供情报,以做好防治准备。

对被害株率较低,个别植株虫口密度又特别大的林分,适当采取卫生伐,伐出严重被害木集中灭虫。

4 结语   要加强检疫措施,尽最大努力把杨园蚧控制在产地以内,防止杨园蚧的传播和蔓延。

在营建杨树人工林时,要选择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造林,提倡营造混交林,并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树势,创造不利于害虫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控制害虫的发生和蔓延。

杨园蚧的天敌较多,有红点唇瓢虫,蚜小蜂及小黄蚁,小金蚁等,应采取保护天敌,来提高森林的自控能力。

作者简介:田国良(1982—),男,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苗圃管理工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