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意思 [“定位球”时代大势所趋]

政策、经济以及社会因素的使然,球会必然转向单纯从经营上要效益来突破限制

因此,球会以单纯经营来获利的模式即“定位球”时代当然是大势所趋

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

当国家改变了意志,开始新政时,适应和改变是任何人都必须做到的。

对于高尔夫球会而言,面对越来越多的政策限制,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球会必须迅速成长起来,脱离畸形发展的态势和“断奶”而死的危险。

经营要效益、独立生存、自我发展,这是球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在市场化的整体趋势之下,惟有适者才能生存。

政策驱使      最初,国内的高尔夫球场大都是政府优惠土地政策的产物。

出于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发展旅游等需要,地方政府往往会向开发商提供土地、政策支持,开发商获得政府的许可,甚至通过政府担保向银行借款。

然而,开发商则有他们的打算,在建高尔夫球场的同时建别墅,或是建别墅的同时建高尔夫球场,目的却只有一个:卖别墅,而不是经营球场

高尔夫球场就处于尴尬的境地,它只不过是用来宣传的噱头。

因此,球会经营的目标是靠着优惠政策生存下去,其它似乎没有任何奢望。

当国家日益开放、外资纷纷涌进之后,高尔夫政府而言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尽管曾经为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但是长期以来背负的奢侈、腐败、占用耕地、权钱交易名声的高尔夫,让国家也很头痛。

现在,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高尔夫自然而然成为限制的对象。

限制球场的投资和建设,对球和球具设置10%的消费税,曾经依靠政策扶植建立的高尔夫球场,必须面对市场的残酷。

从一开始高尔夫球会经营就有些先天不足,逐步出现畸形的状态。

政府斩断了和高尔夫的暧昧关系,犹如断了孩子的奶水,肯定会让它不适应而痛苦,但是当意识到现实残酷之后,决定命运的时刻已经来临。

是苦苦挣扎、绝望而死,还是学会适应、勇敢面对风吹雨打?没有人会选择前者,但结果既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

适者生存。

球会脱离哺乳期、独自觅食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摸不清方向、始终不能适应市场规则的免不了被淘汰;只有那些真正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始终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的球会才可能渡过黑夜,见到明天的太阳。

社会问题导向      对于富裕阶层来说,高尔夫是“贵族运动”,然而普通老百姓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眼中的高尔夫更多是奢侈、腐败

高尔夫还只是少部分人的运动的情况下,国家采取限制高尔夫球场建设、增收球具等的消费税等举措来缓和当前社会矛盾也是权宜之计。

球会如何面对这种困境?市场化经营大势所趋

一直以来,高尔夫运动都被冠以“贵族运动”的称号,其高昂的价格让社会大多数人无法接近;经常打高尔夫的人群中,出于公关目的而参与的不在少数,涉及一批政府官员,人们往往视此为“权钱交易”、腐败;而媒体在报道这项运动时,几乎所有大众媒体都没有将其放在与其它运动同等的地位,相关的报道总是围绕做新闻、爆猛料进行,专业媒体尽管极力鼓吹高尔夫的好处,然而涉及面太窄,影响力微弱,处于社会公众视线的边缘。

普通老百姓能够接触到的关于高尔夫的信息,绝大多数和权钱有关,和腐败、黑幕有关。

随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腐败盛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这样一种“贵族运动”已然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之上。

从调和社会矛盾的角度来说,国家有限制高尔夫相关产业发展、调节消费、缓和矛盾的理由。

高尔夫加剧社会矛盾?这样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今年3月在韩国发生了“高尔夫”丑闻,韩国第一位实权总理李海瓒为此而下台。

邻国的此次高尔夫风波,也让我们由此产生了新一轮对高尔夫运动的思考。

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做出报道,提出“狠刹政府官员打高尔夫球风”等论调。

观点不新,但是对于正处于发展势头的高尔夫运动还是泼了一头冷水。

高尔夫成为腐败话题,这对高尔夫来说实在是一种悲哀。

然而,感情是要宣泄一下的,回过头来,我们思考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高尔夫太不亲民了。

老百姓无法实际接触高尔夫,不了解这项运动,对此基本上都听大众主流媒体的意见,观点偏颇、出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如何让高尔夫亲民?让更多的人真正接触高尔夫、降低打球价格是关键。

对于球会而言,少数球会的个别行为是不足以实现亲民目标的,引入竞争、遵循市场规律,转向经营,争取更多的客源,靠市场生存壮大,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的看法,脱离困境。

着眼未来,球会市场化运作大势所趋,没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只能举步维艰,被市场淘汰。

经济催生经营化      市场经济是国际社会主流的经济状态。

市场经济要求平等、竞争,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

改革了20多年,加入了WTO,中国的确改变了很多,但是目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也只有几十个,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几乎是同时,中国高尔夫球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已建、在建的达到300家左右,速度比国家经济增长率可是快多了。

然而,不说美国,仅仅和日本的2000多家球场相比,中国的球场数量就太少了,而日本高尔夫的发展,也只不过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距今只有50年左右的时间。

与日本相比,中国不缺资源,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经营的时代。

国内的高尔夫球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限制,眼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转向市场,靠经营获得新生,要么陷入资金的无底洞,一步步走向死亡。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2000亿美元,居全球第五,基本与德国、英国持平。

迅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消费能力,鼓起腰包的中国人成为高尔夫球场上的主角。

按常理,高尔夫球会应该会赚得盆满钵满,但事实并非如此。

长期以来,球会经营被边缘化。

几乎所有的开发商建设球场的初衷都是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土地政策发展与之相关的房地产项目,高尔夫球场只不过是房地产项目用以吸引人的附属品,有了高尔夫球场的社区、别墅身价暴增,更好卖、更容易赚钱。

开发商的这种赚快钱的短视,造成球场成了摆设,球会经营混乱的局面。

经营管理差,服务差,换了谁都不会愿意买帐,作为球会主要现金来源的会籍销售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整个行业内状况都是如此,不按市场化操作,混乱、无序,对消费者、甚至会员蛮横无理,实行霸王条款,这样的球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随着国家对高尔夫态度的明朗(限制高尔夫球场投资、建设,增加相关行业的税收),开发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获得优惠的土地政策了,球会经营形势严峻,缺乏长远考虑的球场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年几百、上千万的经营费用甚至可能成为资金黑洞。

事实上,只要球会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着眼长期,努力经营,打造品牌,完全可以培育成为利润增长点,获得丰厚的回报。

球会应结合自身特点、明确经营方向,无论何时都把服务放在首位,经营重心放在留住老客户、发展新会员上来,精耕细作,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实现盈利并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