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车间空调送风方式的研究

摘 要:根据车间空调喷口射流中的送风温度角度、速度,以某车间为例,对不同送风情况进行模拟,得出标准温度场与速度场分布状态,并对实际结果进行评价。

经研究表明,采取适合的喷口射流送风方式,控制出风条件,可以优化车间设备周边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有效节约能源,为优化车间空调送风方案提供参考。

毕业论文网 /2/view—12061605.htm  关键词:车间空调送风模式;喷口射流   传统空调的工作方法无法满足车间使用要求,导致内部工作人员无法感受到舒适感,而能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为了满足所有工作人员对环境的需求,满足节能降耗要求,采取个性化空气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空调系统,将风量分配到不同设备周围之中,控制风量、风速、温度来调节不同设备周边的空气环境。

使用车间空调系统,可以使车间通风能耗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空调可以维持人员所处环境的舒适感,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1 送风方案   本次研究选用某机加车间车间总面积5500m2,车间高度为12m,每个设备均处于独立空间。

由于车间空间较大,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所以根据经济效益考虑,决定不使用传统的空调系统,降低维持室内空气环境所需要的能耗,节约企业成本。

经过商讨后决定使用独立工位送风方法,以工作人员使用设备的位置决定送风口方向,使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而且可以保证工作位置温度适宜,降低空调系统制冷需求,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空调运行成本的要求。

车间内部空间较大,纵向的遮挡物较少,如果进行统一送风,部分区域无法优化其工作环境,采取喷口送风方式,可以使空间设计更加合理,也可以满足空调送风要求。

根据实际要求决定使用射流空调,每个设备运行区域保留2—3个风口,风口使用喷口形式,先进行空气处理后通过喷口导入新鲜空气,每个喷口负责2人。

机组间距离应维持在10m左右,通过调节喷口控制送风温度角度、速度,使工作区域空气环境得到明显提高。

基本参数为:夏季空调干球温度维持在35.3℃,车间内窗直接与外界相通,受到空调机制冷与室内设备发热影响,室外温度变化较大,加大了空调送风问题的复杂化。

为了使问题更加简化,车间温度选择标准值35℃,维持温度的稳定,不会受到时间影响。

喷口直径0.38m,距地面3.9m,距工作人员4.1m,为了保证工作人员位于射流回流区,喷口距离需要定为4.9m。

核心区域距地面1.6m。

工作人员周边环境的热舒适性,决定送风条件时,应确定送风机安装位置与喷口位置,进而解决送风温度、速度、角度的问题。

2 送风初始条件   2.1 送风温度   为了使送风温度在到达工作区域后,核心温度保持在26℃,所以需要保证空调温度维持在标准值±2℃的作用。

为了获得更精准的计算数据,本次计算忽略室内温度变化,以夏季白天温度为标准,将厂房空气温度设定为35℃。

射流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时,且存在一定温差,可以得出射流温度场关系为:该式中,Tx为平均温度标准值320K;To为送风温度;Tn为外围温度标准值329K;n1为温度衰减值;To为风口面积;X为风口值断面距离,标准值4.9。

得出结果n1=0.836m。

其中m值为射流衰竭值,m=0.49/a;a为紊流值,收缩状态良好的喷口应选择0.065。

得出结果=1.14d0,其中d0为喷口直径,标准值0.36m。

公式进行整合求解,最终得出:=1.53d0,带入喷口直径得出结果,To=294K,送风温度为To=20℃。

2.2 喷口送风角度   本车间使用喷口为格栅喷口,可以调整的角度为±30°,空调采取冷风射流,所以出风角度维持向下或平射。

决定风速的关键因素为出风角度,需要根据0°、15°、20°、30°进行出风角度的计算与对比。

2.3 喷口送风速度   工作区域选择标准高度1.6m,标准喷口高度选择3.9m,喷口距工作区域4.9m。

由于在安装过程中,各喷口间距较远,并不会产生干扰或影响,所以每个喷口均可按照单股非等温射流进行研究。

根据公式可以求出射流轴心速度衰减值:,   该式中,使用x作为标准射流射程,长度为4.9m;d0为喷口直径,长度0.36m;a为喷口紊流值,收缩效果良好的圆喷口为0.08,圆柱喷口0.09;vs为出风速度,单位m/s,根据Ar定式,送风速度vs可以使用公式进行求解:,该公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9.82m/s2;Δts为送风温度与房间温度差,该公式中,Δts=17℃;tn为室内温度,该公式中tn=34℃。

喷口维持β角向下送风,而且输送风为冷风时:,该式中,y为射流轨迹距中心的垂直落差,y=2.4m;β送风角度,可以计算0°、15°、20°、30°四个β出风角度的结果。

3 结语   目前国内并没有较完整的车间空调送风研究成果,而且工程应用实例也较为稀少,除少量实验室提出的研究与科研活动外,数据模拟是数量较多的内容。

本次研究以大空间喷口射流为主,重点分析了工位送风模式,并且根据送风初始条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大空间空调送风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海舟,徐玉党,钟澍.大空间建筑空调气流组织设计方法的探讨[J].制冷与空调,2012(2):46—48.   [2] 周志仁,谭洪卫,潘冬梅.大空间空调射流理论的适用性问题研究[J].暖通空调,2010(2):123—127.   [3] 刘敏,龚欣,殷平.远程射流送风空调机组在海淀展览馆中的应用[J].暖通空调,2013(4):56—60.   [4] 王昭俊,李春莹.工位空调不同送风方式的模拟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3(6):720—723.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