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随机尿中尿微量蛋白(β2MG、mAlb)的检测对发现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尿液微量蛋白(β2MG、mAlb)用放免法进行测定。结果:HbA1c和尿β2MG、mAlb在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β2MG、mAlb和HbA1c的检测可作为诊断1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敏感而又可靠的常规指标。

【关键词】 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起病隐匿,早期阶段常规尿蛋白检测的敏感度较低,往往不能满足临床早期诊断的需要,部分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就已有发生了微量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IAU)。因此,早期发现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随机尿中微量蛋白探讨其在预测和延缓糖尿病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糖尿病组 20022~20048月我院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31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1],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55岁,平均年龄225±86岁,病程1~15年。按尿蛋白定性分为尿蛋白阴性组(A组)19例和尿蛋白阳性组(B组)12;按病程长短分为糖尿病1组(病程<10年)23例和糖尿病2组(病程>10年)8例。

112 对照组(C组) 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63±56岁,均排除糖尿病及其它肾病相关病史。

12 方法 空腹排空晨尿,饮水300ml,1h后收集尿液送检,同时抽取静脉血3ml EDTAK2抗凝,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定性采用尿常规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条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尿液微量蛋白(β2MG、mAlb)的测定用放免法(RIA)。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结果比较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由SPSS120软件包分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