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怎样形成的] 玉的形成过程

广义上的玉不仅包括硬玉和软玉,也包括蛇纹石、青金石、玛瑙、珊瑚、大理石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那么玉是怎样形成的?小编在此整理了玉形成的过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形成的过程。

玉的形成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玉变质阶段。

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

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阶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白云石大理岩(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C、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成玉物质基础)。

D、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和阗玉形成

玉石的内涵。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

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还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

形容玉的种类丰富多彩,可谓之千样玛瑙万样玉。

说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

表示玉的经济价值为它物所不及,可谓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