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艺术品市场价值的“异常”现象探析

[摘要]本文对当今书画艺术品市场“异常”的表现:即古今书画家价位出现倒置、存世量大的书画家作品价位往往高于存世量稀少的书画家作品,就此进行分析,力图进一步揭示书画艺术品市场的自身特点。

毕业论文网 /2/view—458086.htm  [关键词]书画市场;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6—0080—03      当今书画艺术品市场日趋成熟,在操作的规范性上也逐渐完善,然而,通观近年来市场表现,特别是拍卖市场上的一些表现,却似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在此就其加以概括剖析。

近年来一些古代的著名头书画家作品市场上的整体表现似乎远低于近现代的书画名家,按照书画市场一般的价值常理,处在同一艺术水准和影响力的书画家,通常其价值体现应该是时代久远的要高于近现当代的,去世的书画家应高于现世的书画家的。

但从目前市场表现看,近现代书画大家的作品有时远高于古代的一些大名家作品,即使诸如唐伯虎、文征明、郑板桥等大家的作品往往市场上之上并不受追捧,时常几十万或一、二百万成交,而近现代名家,如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干、李可染、陆俨少等从数十万迅速攀升至数百分乃至数千万。

原因何在呢?难道今人的艺术价值的确已应超越古代代表性的大书画家许多?这样的现象确实值得深思。

首先,我们应将古今书画家作品市场表现放置在一个阶段来考虑,从各个角度来分析。

以我们列举的唐伯虎、文征明、郑板桥为例,纵观他们在近些年来的市场表现,大多不是很好,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还是有一些原因值得思考:唐、文、郑在书画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应该讲其应有的历史地位、艺术价值也绝不会在现当代任何书画家之下。

但就其拍卖市场上的表现来看,他们上拍的作品大多来路不清。

其实,书画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书画投资的理念更加理性和严密,市场上之所以能成交主要基于两大原因:一是收藏,二是投资,而这两个方面都要以作品真实可靠为前提。

当然,来路不清并不等于不是真迹,但如果我们从作品的真实可靠方面来把握的话,古代的品座要比现当代的区分难度大的多。

还是以唐、文、郑三人为例,即在他们的当世,仿者、造假者已是很多,更加上历来赝品不断,至今真伪一时难以辩认,其辨伪复杂程度亦非常人所想象,况且一些仿品、赝品也时有在拍卖会中亮相,因此,人们往往心存疑虑,难以问津。

这是他们作品招至冷落、而不能在拍卖中不断竞价攀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我们从偶尔一见的注录分明、来路清楚的作品来看,他们的成交记录决不在现当代著名书画家之下。

其二,上拍作品的质量也是导至古代名家价位不能攀高的重要原因。

古代著名书画家的精品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为数很少。

而大多数的精品早已归入各类博物馆收藏,如我们列举的唐、文、郑三位大书画家,他们的精品,代表作绝大多数均存于博物馆中,民间罕已见到。

拍卖会中的作品当然皆来自一民间收藏,因此,其艺术水准和影响力根本无法与博物馆中的精品相提并论,因而难以吸引收藏和投资者的眼球。

从以上两点我们会对当今书画拍卖市场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人们并不再只看名头,而是从作品的实际情况出现,来审视其客观的价值,古代的作品如果受到青睐,名头之外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书画家的认可,在市场上并不一定简单的与其作品相应对。

时光的久远让人们认识古代的书画产生了许多困难。

只有解决掉人们心存疑惑的作品,才会得到市场应有的追捧。

反观现当代作品,与古代作品认定的不利因素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现当代离我们非常的近,有些著名画家还生活在当今,他们作品的来路和背景比较容易搞清,虽然目前世面上赝品也是众多,但一般比较好鉴别,容易把握;其次,现当代书画艺术家在作品质量上着突出的表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诸如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其精品、代表作不断出现,有些宏幅巨制有着很大历史影响的背景,因此,在拍卖会上时创新高,较之古代的一些大名家仍有高出很多的抱眼表现

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拍卖市场上,即如以上今人超过古人价位现象,如果按照通常的道理好象是不太正常的,但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在艺术品的交易中,撇开表面的现象,其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所展示的真实艺术水平,及真实可靠的程度。

市场上貌似不太正常的这种表现,恰恰折射出这样的一个实质。

其实这也正是在艺术品市场上,购买者心态进一步成熟、市场本身发育更加完善的体现。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倘若是我们所分析的今人价位超越古人的现象,它也并没有打破在同一艺术层次之上时代久远的其价值一般要高于近现代的这一通则。

因为市场本身是复杂的,不同书画家作品流通到市场上的质量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还需不断变通来理解和认识关于“古今”这样的通则。

如果我们在拍卖会上见到唐伯虎、文征明、郑板桥等注录有序且堪称代表作品的精品,那么它的价位是一定不会在近现代所有名家之下的。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所探讨的是书画艺术品市场上自然表现出的一些现象,而就当今艺术品市场而言,恶意炒作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人在利欲驱使之下,对近现代一些水平并不十分突出的书画家进行无原则的炒作,至使艺术品市场价值表现发生混乱,从而产生异常的情况,则是人为对书画艺术品市场的一种重大伤害,理应严厉打击。

在当今的书画艺术品市场上,另一貌似异常的表现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就是基本处于同一艺术层次的艺术家作品作品数量大且在拍卖会上经常出现的价格趋于高位,而量少、在市场上不太多见的价格低,这和艺术品一般以物以稀为贵的常理也有了很大的差异。

艺术品市场本质角度来讲,物以稀为贵的特征当然是不会有问题的,但市场表现有其自身复杂的一面,有其曲折的过程,有时它受供求关系影响更为强烈。

物以稀为贵”从长远看,永远是对的;但就供求关系、市场状态、社会需求、及购买者心理等影响,在一定时段内则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这其间的问题同样启发我们对书画艺术品市场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其实,无论是有意也好,还是无意也好,市场也是需要不断培养的。

艺术家的水平和造诣无疑是确实其市场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然而,除却最顶级的书画艺术家,因其作品价值站上了市场价位的最顶端;市场对艺术家的认可、卖主对艺术家作品的鉴赏能力、往往并不一定能与客观的艺术水平对应一致,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水平不是一回事,因此市场价值与艺术的水平之间有时产生错位也就在所难免。

事实上对某些作品不断进行市场的培育,它就会不断发展,而对某些作品市场上若长期受到冷落,则其行情就会停滞或衰退。

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问题,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品存世量大的书画家有时反而比存世量少的书画家市场上的表现要好了。

人们大多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论是站在收藏者还是站在创作者个体立场上,这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因而,有些书画家惜墨如金,生怕自己的作品泛滥于市场而贬值。

但从事市场的角度看则并非如此,首先,市场必须具有一定量的相应作品才能支撑,否则就某一位书画家市场是很难得到健康而持续发展的。

事实上在市场上时有上佳表现书画家,前提是其作品应不断出现在各种拍卖会上,正是由于较高的出现频率,才能得到市场不断的追捧和青睐,才会形成良性的循环,需求才会越来越大;其价值表现才会越来越充实,人们的购买信心也随着不断增强,收藏和投资热情也会不断提高。

就从这点生发开来,以目前的状况看,即使健在的著名书画家其创作的三十分之一的作品能在拍卖领域流通即属相当高的比率了。

书画的创作是个体手工活动,有着不可替代性,一位画家终生创作在万件以上即应算是高产的画家了。

能有二三百件作品流入拍卖市场,就其个体而言已不算少,但就市场而言总量上并不算多,因此,推算画家作品与社会上与书画相关联的人口比率,作品总是很少数。

倘若一位书画家作品存世量仅有数百件的话,其在市场上恐怕是很难流通起来的,如果每过数年甚至十余年他的作品方在拍卖会上露面一次,是很难产生市场效应的。

市场上没有量的基础规模,就难产生其价值的参照系统,由于缺乏价值参照基础,一般投资者是很难下手的。

因此当今市场之上多产书画家作品价位高于少产书画家作品价位,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这里还应该指出,这样的现象是不包含历代顶级书画家真实可靠的作品的,在任何时候顶级的艺术品当然都是“物以稀为贵”的。

书画艺术品市场表现往往是复杂的,我们在分析其价值表现时,还是要透过其现象来看本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