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执笔书天下]文能执笔安天下

古往今来,但凡有些成就的书法家往往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和学者,吕玉中就是这样一位书法家。

他的书法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执著追求的浪漫情怀。

长期以来,他将多方面的知识和自身艺术修养渗透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书法艺术。

同时,他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书法创作之中,追求和创造作品的意境美,使之与书体形式相统一,从而使书法更具文化内涵,且具时代气息。

吕玉中1957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幼年时深受其二位堂叔吕金国、吕金石的书学之影响,在牛背、沙滩上用木棍仿写。

20世纪70年代,他步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在老师、同学的教导和影响下,临帖习字。

先从“二王”楷书入手,兼练唐人楷书,后又以汉代《张迁碑》、《乙瑛碑》等帖练写隶书。

为了更好地练就自己的书法,他不仅对先贤前辈的书学字帖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大量阅读书法理论,寻找不足和差距,调整自己的心态,勤学苦练。

他对传统书法的把握极有分寸,不仅寻求传统书法的章法、笔法、结构等诸多美的要素,还凭借个人的虔诚和慧心,逐步形成清秀爽朗、劲健挺拔的楷书风格和空灵飘逸、跌宕多姿的行书体式。

近几年来他的作品日趋成熟,多次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作品也散见于诸多报刊。

1982年他首次在信阳地区获得书法一等奖;2003年在河南省获得群众书法展二等奖和“帝豪杯”铜奖

仅2006年就获得四项大奖,即“晚晴杯”金奖和“亚欧杯”金奖;纪念启功先生逝世一周年书展银奖和“鸣凤杯”铜奖

他的许多作品被日本和韩国的书法爱好者收藏。

张怀瑾说:“论人才能,先文后墨,羲献皆兼文墨。

”黄庭坚说:“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书法家应当人品与书品统一,具备广博的修养吕玉中先生始终向着这个方向前进。

他注重人品修养,博学多才,升华了作为一个书法家的儒雅风范,使得他作品的内涵达到了书品和人品二者之间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

他广采博取,主张以文养墨,勤奋学习,广泛涉猎,不断开阔眼界,积淀学识。

对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唐宋散文有着深厚的感情,名家名段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2006年他来到淮滨交流书法,即兴写下散文《风景独好看淮滨》发表于信阳日报,在当地竞相传阅。

但凡成就于书法事业者皆是执著而勤奋的人。

吕玉中不论做书法还是做工作都是这样的。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前3年,他所带班级成绩连续名列信阳市第一名,27岁成为信阳市最年轻的重点高中学校副校长,成绩斐然。

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每天坚持临帖,中午练隶书,晚上练楷书,十几年如一日。

1993年调入行政部门以后,他将自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书法创作中来。

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他还自费订阅了《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等书法杂志,广泛收集字帖,现已有360多本。

为提高理论知识他还多次参加书法理论研讨会,学习其他人的心得体会。

吕玉中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是高于写字的,不是把字写工整就是书法

它有一个渐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不断积累,需要人生经历的过程,才能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

为此,他不断地外出参观学习,拜师访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开阔眼界,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2003年他独自一人在北京住了半年的时间,流连于各种书法展览会场,遍访书法之友,促成了他书法艺术的一次次顿悟。

吕玉中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不论社会的哪个阶层,只要是书法爱好者皆可以是知己。

闲暇之时,邀三朋四友,在一起小聚,或天南海北、或谈古论今,上下五千年,其乐也融融。

2003年在北京时他写下了《自度词:京城郊游感怀》:逝水流年,人生短促。

疾情空惹闲愁。

任他人嗤我,华发犹游,多少幽怀暗恨,对知己畅说不休。

夕阳下,为抒惆怅,高啭歌喉。

难收,两行热泪,纵放悲声,怎遣烦忧。

叹今生休矣,一任沉浮。

唯有杯杯绿酒,最怜我思情悠悠。

从今后,朝朝纵酒,恣遨京都。

2004年吕玉中当选�河区书协主席以后,不仅要定期举办会员交流活动,同时还和周边县市的书协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既可以领略各地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又提高了自己的书法艺术。

经历了人生的浮浮沉沉,他已淡泊名利。

他的《自读有感》里这样写道:京郊朔风叩珠帘,寂寥夜生寒。

荧光灯下读诗篇,自忘天命年。

功名已掷九霄外,剩有一腔清淡。

光阴亘古绵不断,人生太短暂。

奔命只因心还动,生道那堪回首看。

决意遥背故园,茫然不问高渊。

迷径绝非折转,遗恨千年相伴,难越的时空瀚海,无尽的岁月彼岸。

千丝万缕的心绪,记满恨海情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吕玉中始终认为他的艺术追求,永无止境,他将用毕生的精力来追求辉煌的艺术事业!      编校:张红玲。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