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二轮复习马上就进入尾声了,同学们复习的如何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复习检测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复习检测及答案

1.(2014课标Ⅰ)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考查古代雅典法律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公民试图自杀也需要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如果公民未经允许就自杀则属于犯罪行为。这说明公民的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选C项。A项中的完备表述不当;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雅典法律具有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排除B、D两项。

答案 C。

2.(2014山东文综)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考查城邦公民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解析 墓碑上只写名字不写家世是为了彰显牺牲战士的平等地位,因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正确。

答案 A。

3.(2014福建文综)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考查古代雅典民主制。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解析 雅典公民大会的最高决策权,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对失职人员的依法惩处,都是防止专制、维护民主的制度设计,故D项符合题意。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这一最高权力机关,A项错误;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的是陪审法庭,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各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C项错误。

答案 D。

4.(2014重庆文综)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考查梭伦改革。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解析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由题干中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和在土地问题上对贵族平民的态度可知,D项正确。A项中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的表述、B项中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的表述均与史实相反;C项中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的表述与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的史实不符。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5.(2014课标Ⅱ)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考查《十二铜表法》。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正是由于平民的斗争才迫使罗马共和国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最终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说明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当时的贵族并未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平民通过斗争促使《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B。

6.(2014江苏单科)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考查公民法。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合法权益,采用属人主义原则,凡是罗马公民,不管在本邦还是在外邦同样受到罗马法律的保护,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万民法和成文法,由此排除B、C两项;D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A。

7.(2014广东文综)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考查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王权法可知皇帝的决定是有法律依据的,说明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D项正确。公元6世纪,《社会契约论》尚未面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知王权法并没有丧失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

答案 D。

8.(2014海南单科)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考查罗马法。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公元前123年罗马法的规定强调裁判官应该挑选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涉及贪污贿赂案件的审判,这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判,体现了罗马法程序的进步,故选择D项。A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材料信息属于罗马法程序的变化,与罗马法的完备关系不大,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中不能看出罗马政体的变化,C项不正确。

答案 D。

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