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着陆有利中国经济持久发展

软着陆有利中国经济持久发展。

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引领世界经济从低迷中复苏,并实现高速增长。现在问题是,当火车头已经攀升到相当高度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主动地调整速度,让中国经济逐渐进入一个均衡发展的状态,实现软着陆。   对于中国来说,持续的高速增长并不现实,也不健康,甚至是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从近期中国经济表现出来的房价、物价和金融方面三重风险来看,调整发展速度或许已经是中国经济政策必须做出的选择。   根据2013年3月共识经济学的预期调查显示,大多数金融机构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会超过8%,平均预测值为8.2%。可能的趋势是,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逐步攀高,四季度略有回落。   避免风险积聚   然而,市场预期可能过于乐观。这次经济反弹只是暂时现象,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因为政策收紧放缓至同比增长7.3%的水平。政策必将收紧从而放慢经济增长,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本文由收集整理  首先,通胀上扬势头已不可避免。2012年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多年低点的7.4%,但城镇劳动供求比仍然高于1,表明劳动力市场仍然偏紧,这暗示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或已放缓至7%—7.5%的水平。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013年,如果中国经济增速高于8%,就会出现较大的正产出缺口,也就是说经济会过热,这必然会带来通胀压力。   实际上,通胀目前已经呈现全面上扬的势头,从去年12月开始,中国经济的月环比通胀率持续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通常颇为稳定的非食品通胀,也出现了加速上扬的势头。   目前中国工业生产速度下降,很多重工业产能过剩,存货积压严重,为什么还会出现经济过热?答案是中国经济工业生产供大于求,但是服务业和农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为,随着人民收入水平上升,需求增长迅速,供给方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敏感,所以会出现PPI低迷、CPI上升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长期存在。   其次,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中国银行原董事长、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在3月15日表示,个别地区、个别项目已经开始发生影子银行偿还风险,一定要加强规范和管理。去年10月,他曾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一旦失去信心并减少他们的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便会停止。   再次,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社会融资总量大幅上升,导致的一个不良反应是房价在2012年后期开始强力反弹,促使政府必须降温房地产市场。今年2月20日国务院紧急出台国五条,以此遏制2013年初楼市的回暖现象,明确传达了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决心。 作文 /zuowen/   房价、物价和金融风险,是当前绑在中国经济身上的三根绳子。解掉这三根绳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是几个月的问题政策保持宽松的时间越长,这三根绳子就绑得越紧,经济和社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几率也就越高。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以上风险,未来几个月信贷/房地产政策收紧,下半年中国通胀水平突破3.5%后,央行可能会有两次加息。   减速并非洪水猛兽   政策紧缩必然会拖累经济增长。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上半年的8.1%放缓至下半年的7.3%。但经济减速真的是洪水猛兽吗?我们并不这么看。   第一,中国经济放缓是基数上升的必然结果。中国GDP规模在2011年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基数更大的前提下,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必然会对环境、资源和能源造成不可持续的负荷。实际上,中国的钢铁、煤炭、水泥、化肥产量和发电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很多行业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最近热议的空气、水质污染问题,更是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敲响了警钟。   第二,容忍增速下降对政府来说可行。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已经降低,因此实际增速放缓并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潮。中国现在更大的挑战是通胀的上扬、金融风险的积累和房价走高。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增速,这些问题将会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当前换届已经圆满结束,从政策操作层面上看,政府完全可以容忍经济增速的下降。 论文网   今年两会代表投票显示了一个明显信号,就是对环境污染严重和房价高企这两个问题的强烈不满。政府完全可以借助这一背景,顺势收紧政策,同时对公众作出解释,让公众明白政策收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正道,是顺应民意的结果,笔者相信这样可以得到公众的支持。   第三,经济放缓是解决腐败和公款消费等不公正行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新一届政府提出了要深入反腐倡廉建设。   从短期来看,这将会对消费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今年1月至2月,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低于预期,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公款吃喝、送礼贿赂行为的减少。   但是,从长期来看,不良社会风气的扭转会让社。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