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确定问题

内容摘要:科学、合理的确立主导产业是一地区、乃至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欠发达地区显得更为重要。主导产业确立有其一般规律,更有其特殊性。欠发达地区确立主导产业不仅要遵循一般规律,更要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现状来确立本地区主导产业

关键词:主导产业 特殊性 欠发达地区      主导产业的内涵      主导产业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福托在其重要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根据人们目前对主导产业的部门的认识,一般认为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部门。从这一表述中,我们能够归纳出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根本区别和它固有的特性:主导产业是创新的结果,它具有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主导产业具有大大超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高速增长的部门增长率。主导产业对其它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广泛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缺其中一个,就不成其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产业结构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主导产业的变化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从而对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水平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制约作用。当前,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增长速度放慢,分析原因,其实质就是没有充分认识主导产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对本地区主导产业缺乏科学发展观。因此,充分认识和科学发展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经济发展中特殊作用,对欠发达地区就尤为重要。      影响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目前,中外经济学家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问题时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很多,但依据主导产业的内在特性所确立的选择基准有三种。   生产率上升。这里所说的生产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即产出对全部投入要素之比,而不是对某一种投入要素之比。造成生产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技术进步速度。从各行业技术进步率的比较来看,据经验性的大致观察,工业比农业、重工业比轻工业、组装加工工业比原材料工业在生产率上升率上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现在普通认为这是工业化、工业结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一个重要的根据。实际上,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有一些工业部门在工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主导产业。   收入弹性。所谓收入弹性是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某一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收入弹性高的产业(本文主要指工业)体现了该产业产出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敏感程度高,这样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促进整个产业持续高增率。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不同产业的产品,收入弹性系数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农产品的收入弹性不断低于工业品;轻工业产品的收入弹性又不断低于重工业产品,因此,在某一时点上,不同产业部门的产品,在收入弹性上的差异,显示在这一时点上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方向。现阶段,江西省收入弹性较高的产业部门是:电力、建材、交通、冶金。因而,从这一角度看,江西省发展电力、建材、交通、冶金等工业会有更大作为。   关联效应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经济活动通过产业互相关联的活动(前波,后及,旁激)效应影响其他产业经济活动。关联效应基准的理论涵义很明显,即政府应选择那些关联效应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关联效应产业间相互衔接上是双向的,一般地把某一产业的生产对生产最终产品的部门影响规定为前向关联,而把它对生产中间投入品的部门的影响规定为后向关联。   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发展中国家的重型工业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从对增长的影响看,重型工业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依然要低于其它发达国家的作用,用关联效应来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原因在于两组国家重型工业发展模式的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重型工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内涵的途径实现的,重型工业与轻型工业和服务业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效应,因而重型工业的增长能够导致收入增加和需求上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重型工业的增长通常是由外延扩张的方式实现的,重型工业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弱,其投入产出过程也主要在部门内部完成。这也是江西省,乃至我国目前经济状况的症结所在——各经济实体之间缺乏关联效应。      影响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      上述基准在经济学上意义是明确的,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但它是一般的,抽象的理论模式,撇开了特殊性。由此可见,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要正确选择主导产业,除了需考虑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准外,还要着重考虑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而产生的外部约束。本文以江西为例,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充分考虑的约束条件。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