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肾动态显像及静脉肾盂造影评价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伊海红 褚玉 王乾君 贾广成。

对肾脏病患者进行核素动态显像及静脉肾盂造影(IVP),判断分肾功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静脉肾盂造影(IVP)价廉有效,历来是临床泌尿系统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不良等原因,可致一侧或双侧尿路显示不良甚至不显影,从而低估了肾脏功能[1]。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具有简便、无创伤、灵敏度高的特点,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本研究对56例肾病患者进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并与IVP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检者56例(双侧肾共112只),男34例,女22例,年龄15~68(平均43.5)岁,均为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B超、CT、IVP及生化检查等确诊为肾结石及肾盂积液41例、肾萎缩9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肾结核2例、肾功能丧失原因待查3例,共68只患肾。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Elisin Apex SPECT仪,配以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检查前嘱患者饮水300~500 ml。患者取仰卧位,探头视野包括双肾及膀胱。“弹丸”注射99Tcm—DTPA 740 MBq后,即刻启动计算机,动态采集采集矩阵64×64。采集时间20 min,分2组采集。第1组血流灌注相:1 s/帧,采集20帧。第2组摄取及排泄相:1 min/帧,采集20帧,共20 min。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对上述图像进行处理,绘出双肾血流灌注、摄取、排泄曲线,并测定分肾功能[2]。

1.3 图像分级标准。

根据核素显像结果,将图像分为5个等级[3]:0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良好;1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轻度减少;2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中度减少;3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皮质变薄;4级:肾实质显影。分别由2名以上医师阅片确定。

2 结果   68只患肾中核素显像示有肾功能者85.3%(58只),其中核素显像0级5例,1级16例,2级20例,3级17例;4级即无肾功能者14.7%(10只);IVP检查示有肾功能者55.9%(38只),无肾功能者41.1%(30只)。IVP不显影的患肾核素显像图,多表现为2级以上,占72.5%。 3 讨论 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不良中约10%~30% IVP显影不良或不显影[1]。本研究68只患肾,核素显像示有功能者(85.3%)高于IVP检查(55.9%)。提示IVP检查结果“无功能”中,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存在,表明核素显像肾功能的评价较IVP灵敏和准确,是一种可靠的肾功能评价方法。  核素动态显像不仅能对患肾的血流灌注、摄取及排泄情况作出判断,而且能测定分肾功能,尤其对IVP检查显影显影差的患肾有无功能作出判定[2]。

1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