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溺爱带来软压力

段宁是某市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因为三代单传,爷奶和爸妈对他非常宠爱。

段宁也比较争气,学习不错,还是物理课代表。

但最近一段时间,他情绪低落,食欲下降,妈妈问怎么了,他要么不回答,要么不耐烦地说没什么。

看着宝贝儿子一天一天沉默、一天一天消瘦,父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们的百般劝说下,段宁被母亲带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

经我耐心启发,段宁终于说出了心情不佳的原因,他说是因为父母施加的隐性压力过大。

妈妈听后很委曲,说她对儿子一句责备的话都没说过,处处为他着想,就是怕给他造成心理压力,在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该为他想的都想了,该为他做的都做了。

段宁低着头,不愿正视妈妈的眼睛。

直到妈妈开始哽咽,他才用蚊子般细小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讲了自己的心里话。

他说父母给他的爱太重了,除了吃饭没喂他,恨不得什么都替他干了。

学习上,父母虽没提出必须达标的硬性要求,但那种无声胜有声的肢体语言和关注眼神就像一把利刃,足以击垮他的精神。

如果他哪次考试没考好,父母的眼神里就写满了失望和痛苦,让他愧疚,觉得对不起他们

比如,去年的一次考试段宁数学只考了82分,这张卷子被爱偷翻他书包的妈妈看到了。

饭桌上,妈妈一言不发,筷子半天不动,眼里饱含泪水;爸爸的样子更可怕,不吃饭,在一旁抽烟,边抽边叹息。

然后,他们小声问他最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需不需要上医院。

妈妈用手翻看他的眼皮,自言自语道:“很正常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段宁还不知道父母的举动是因为他们知道了他的数学考分,后来妈妈说,他这次数学没考好,一定是身体哪个部件出问题了。

段宁听了非常恼火,饭没吃完就出门了,他想逃离家里不正常的气氛。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

当晚,段宁睡得正香,突然被什么东西弄醒了,他刚想大喊,却发现是妈妈在摸他的额头,还小声对他说:“宝贝,不要担心钱的问题,我们有钱,妈妈明天就带你去看病,身体健康很重要,身体不好,考试就使不上劲。

段宁当时想:这是我妈,如果换个人,我非跳起来揍他几拳不可!   还有一次,段宁从洗手间出来,正碰到妈妈在翻他的书包。

妈妈慌乱中将墨水泼了一桌子,语无伦次地解释,我在抹桌子。

妈妈手里并没拿抹布。

当时段宁很不高兴,但没往心里去,妈妈却因此吓病了,几天没去上班,反而弄得段宁很内疚。

上高一的段宁已是大小伙子,看到他流泪,我和他妈妈都有点措手不及,尤其是段宁妈妈,难过得恨不得给他跪下。

段宁看着妈妈,不但没有感动,反而一时无法控制情绪,大叫一声:“我受够了,您是不是有病啊!”段宁的这种态度让他妈妈接受不了,她“哇”地哭了,抱住段宁的头,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段宁怕惹出事来,又反过来劝妈妈

待母子俩哭够了,屋里才慢慢平静下来。

段宁妈妈失望地说,做父母怎么这么难呢?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段宁说,不是叫妈妈不管他,而是应该给他一个独立的空间,他最怕妈妈鬼鬼祟祟的样子,他希望妈妈对待自己该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坦然面对才好。

尽管有点羞涩,但毕竟将话说开了,我很宽慰。

其实,段宁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父母给他的软性压力太大造成的。

但不是每位同学都会因受到父母软性压力而产生负面反应的,相反有的孩子会觉得关爱是一种动力,只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孩子难以面对软性压力:   1.自觉能力强,学习异常用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的孩子

这类孩子本身就透支着自己的体力和智力,面对父母异常的关心、体贴,更觉责任重大,对生活容易厌倦。

2.敏感、内向的孩子

这类孩子感情细腻、不擅与人交流,但自尊心比性格开朗的孩子强,他们处处小心,留心观察父母的肢体语言。

3.成绩不好但学习用功的孩子

这类孩子学习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成绩始终处于中下水平,心理长期处于自卑状态,而父母不动声色的关爱更使他们无颜以对。

对以上几种类型的孩子父母要适当忽略一下他。

另外,要在适当时候和孩子沟通,给孩子讲讲“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同时要用积极的话语鼓励他克服困难,以轻松的态度缓解思想压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