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程国芳,郭志敦,王海丽,王自力,李志军,朱文辉。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骨板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骨板固定治疗48例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63~91岁,平均77岁。切开显露大转子及前侧关节囊,直视下牵引复位,保持正常颈干角,选择合适长度的股骨近端锁定骨板置于大转子下,远端钳夹固定。通过钢板近端孔向股骨头颈方向钻入三枚导针,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下监视复位及导针位置。测深、钻入自攻锁定螺钉3枚,然后钻孔、测深、攻丝、拧入远端螺钉远端螺钉全部使用普通螺钉。结果 骨折处均顺利愈合,无切口感染、退钉、髋内翻畸形发生。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1.7%。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骨板固定通过3枚近端锁定松质骨拉力螺钉,将股骨头颈与股骨上端采用多点固定,可有效控制近端旋转,建立股骨上端支架结构,术中无需预弯钢板,直视下复位较容易,安放方便。尤其对于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锁定螺钉固定有效降低了术后退钉、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等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锁定骨板;骨折固定

高龄股骨转子骨折高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重要类型,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与跌倒则是最主要的致伤因素[1]。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龄人群中参与日常社会活动的人口比例增高,势必造成此类创伤数量的增多。以往的动力髋螺钉(DHS)、普通股骨近端骨板固定的患者术后常发生骨折端旋转、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等,股骨近端骨板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2]。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共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骨板手术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52~91岁,平均65.3岁,伴有高血压病11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4例,脑梗死、脑出血及后遗症6例,致伤原因:摔伤31例,车祸17例。采用Eve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25例,Ⅳ型8例,V型2例。

1.2 治疗方法 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或插管全麻下,患者平卧牵引手术床上,患髋略垫高,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从大粗隆顶向下取外侧切口。上端稍弧向前侧,切口长约10~15 cm,切开皮肤、皮下及髂胫束,显露股外侧肌及大粗隆,分开外侧肌,暴露股骨上端,并切断外旋肌附着,剥离后,显露大转子转子间线、前侧关节囊,直视下牵引复位,保持正常颈干角,选择合适长度的股骨近端锁定骨板置于大转子下,尽量使其服贴,远端钳夹固定。通过钢板近端孔向股骨头颈方向钻入三枚导针,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下监视复位及导针位置。测深、钻入自攻锁定螺钉3枚,然后安放远端螺钉远端螺钉全部使用普通螺钉。C型臂透视后见骨折对位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止血、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完毕。

1.3 术后处理 术后2~3天鼓励患者坐起,1周后患肢用下肢关节康复仪锻炼,以尽快恢复患肢髋膝踝关节功能,消除下肢水肿。根据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情况确定功能锻炼强度和恢复负重时间。术后2周拆线。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均采用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确定复位和导针定位情况。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骨不连、感染,无髋内翻畸形发生,无退钉现象,根据评定标准,优35例,关节无疼痛、活动范围良好,步态如常。良9例,髋关节活动轻微受限,长时间行走有微痛及不适感,生活基本自理。可3例,髋关节活动疼痛,部分受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可自理。差1例,髋关节活动疼痛较重,受限明显,自理困难,需卧床,本组无死亡病例,有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治疗痊愈。黄公怡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1.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