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性新闻的由来及意义 粉红丝带的由来和意义

实录新闻最先是由穆青提出的,在1989年11月,穆青在其文章《多写实录新闻》中提倡大家要多写实录新闻

可是,穆青为什么要提出多写实录新闻?穆青提出的实录新闻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

穆青提倡写实录新闻的原因      穆青不是无缘无故要提倡多写实录新闻的。

这其中既有当时社会背景的因素,也有穆青本人做新闻理念的因素。

总结之,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点:第一个根本原因是新闻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穆青新闻主导思想即“新闻的主角是群众”;第三个原因也是直接原因,就是译著《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对穆青的影响。

根本原因:当时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穆青认为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采访上,深入基层不够,导致媒体没能反映老百姓的意见和看法及他们的要求和愿望。

穆青一贯主张记者要深入社会基层、深入群众生活。

只有这样,党的喉舌才可以准确、及时、全面反映群众真实的愿望和意见。

深入人民群众的目的就是要倾听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和愿望,并且要“用实录性文体将它朴素地再现出来,使我们的报道能够反映各个阶层的声音,使读者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够了解社会上各种人的心态,了解人们在想些什么,希望些什么”①。

二是在写作上,新闻语言运用不够,这一点是很严重的。

记者在报道中不注重新闻语言的使用,往往喜欢使用一些稀奇古怪的形容词、一些不被群众熟知的新名词和一堆群众看不懂的枯燥的数字,这一切都违背了新闻报道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由于记者深入群众基层不够,所以记者也无法体会群众的具体感觉,同时对群众鲜活的语言也不能及时捕捉到。

重要原因:穆青新闻主导思想。

作为一名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和理论中,穆青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需要为重。

穆青心中始终装着群众,这在穆青新闻实践新闻理论中都有反映。

在理论上,穆青认为“新闻的主角是群众”、“人民群众是一切新闻报道的丰富源泉”、“我们还必须更深入地去了解群众”②;在实践中,穆青也是这么做的。

穆青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呼声的殷切期望”。

正是由于穆青这种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理念,让穆青觉得有必要改进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和新闻报道的写作文风。

那如何改进呢?《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给了穆青提示。

直接原因:《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对穆青的影响。

特克尔的《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属于口头实录性质的纪实文学。

特克尔的这部著作中“写的是被访者的原话,作者的话只作穿针引线之用。

……用老百姓的口头语写成的,许多话文理不通,也不予以纠正……特色:朴实自然、生动风趣、贴近现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③。

1989年,《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经华灿翻译,介绍到我国。

也正是这一译著让穆青看到了一种新的理论创新。

他说:“我边读边想,觉得我们的编辑记者应该多采写一些能够引人入胜的实录新闻

”④可以这么说,实录新闻的提出是必然的,也是第一个原因和第二个原因结合的产物。

在当前新闻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致力于寻求理论创新的穆青在《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这本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结合点。

真是所谓这本书是为有准备的穆青所准备的!      穆青实录新闻的认识      穆青认为实录新闻的语言就应该朴素、实在,就应该反映群众中生动活泼的事实,就应该使用群众中最有表现力的语言。

只有这样,实录新闻才能让群众看了就能懂,这样的新闻才能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没有加工过的原话反而使新闻显得真实、生动和亲切,而且往往也会让新闻报道增彩不少。

穆青回忆他采写的《重访冀中》时,指出这篇报道中没有加工的老党员阎建章的原话恰恰成了整篇报道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实录新闻最重要的价值则是体现在其反映的深度方面。

实录新闻报道的深度至少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践上,记者要深入基层

深入基层不是说你到了哪个镇、哪个县、哪个村的“衙门”就可以了。

这不叫深入基层,这叫走马观花。

记者不和群众直接接触,怎么可能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呢?其二,在内容上,实录新闻要能“反映各个阶层的声音……社会上各种人的心态”⑤及他们的想法和希望。

只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我们才可以“听到时代的声音”,“看到社会的动向”⑥。

现实意义      和提倡写视觉新闻一样,穆青提出的实录新闻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大贡献。

穆青虽然是在1989年提倡多写实录新闻,但是穆青实录新闻的认识和要求仍然具有现实理论意义实践指导意义

郭超人在《序》中所说,穆青“有关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呼声的殷切期望,至今仍是我们抓作风、改文风,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座右铭”⑦。

在今天市场化陷阱中,新闻媒体片面地追求发行量、收听率和收视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和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做得远远不够。

只有深入下去,我们的采访和写作才能有所改进;只有深入下去,我们新闻报道的质量才能提高;只有深入下去,我们的报道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注释:   ①穆青:《新闻散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456页。

②④穆青:《穆青新闻》,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第397页。

③夏海涛:《代序》出自特克尔[美]《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华灿译,外文出版社,1989年版

⑤⑥穆青:《多写实录性性新闻》,《穆青新闻》,1989年版

⑦郭超人:《序》,出自穆青新闻散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为山东大学传播学研究生、新疆昌吉学院助教)   编校:郑 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