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为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试验(以下简称“皮试”)阳性率提供参考。

方法:用《护理学基础》教材和TAT说明书上的皮试配制方法相比较。

结果:《护理学基础》教材的皮试配制方法阳性率较高。

结论:TAT说明书的皮试配制方法更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配制方法;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75—01   开放性损伤是急诊外科的常见多发病,患者行外伤处理后,需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破伤风抗毒素是经胃酶消化后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具有抗原性,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易致过敏反应,故注射前需做过敏试验(皮试),以确定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和休克。

临床上按传统的配制方法,阳性率上升,不利于急诊救治工作。

过去也常为患者行脱敏注射,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还易引发潜在的医疗纠纷。

现多采用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无需皮试,效果较好,但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血液制品,虽然是经过检测的正常的血液制品,但仍有发生经血液制品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且价格较昂贵,应用受限。

为此,我科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对《护理学基础》教材1和TAT说明书(江西生物研究所)上的皮试配制方法相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6月共360例外伤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年龄6—72岁;其中男286例,女7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8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破伤风抗毒素药液由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提供,1500 IU /0.75ml/支,批号为20120526—4,1ml注射器由北京长川医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

1.2 皮试方法 ①对照组 按《护理学基础》教材皮试方法 用1ml的注射抽吸0.3ml的生理盐水(死腔内含0.04—0.06ml)2至原液0.75ml的安瓿内,成为1ml破伤风抗毒素稀释液(含1500 IU),再抽吸破伤风抗毒素稀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配成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此液浓度为150IU/ml。

在前臂掌侧下段1/3做皮内注射,剂量为0.1ml,含破伤风抗毒素15 IU。

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②实验组 TAT说明书(江西生物研究所)皮试方法 首先抽取生理盐水0.9ml,再抽取破伤风抗毒素原液0.1ml混匀,此皮试液浓度实际为200IU/ml,在前臂掌侧下段1/3做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l,含破伤风抗毒素10 IU。

30min后观察结果。

1.3 注射方法 皮试阴性者,在严密观察下将做皮试剩余的破伤风药液一次性肌内注射观察30min;阳性者可根据情况选择脱敏注射,即:将皮试剩余的TAT稀释成1ml,分4次肌内注射,每次注射间隔20min,分别为第一次抽吸破伤风抗毒素0.1ml加生理盐水0.9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二次抽破伤风抗毒素0.2ml加生理盐水0.8ml稀释至1ml肌内注射;第三次抽吸破伤风抗毒素0.3ml加生理盐水0.7ml稀释至1ml;第四次抽吸破伤风抗毒素余量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肌内注射

每次注射过程中严密观察,全程注射完毕后再观察30min,全程共需时间110min。

即:皮试观察20min加注射4次间隔所需时间60min加注射观察30min。

1.4 皮试结果判断标准 按照教课书观察标准判定,方法如下:阴性,皮试者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直径>1.5cm,红晕>4cm,硬结。

有时可出现伪足,痒感,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2]。

1.5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用配对资料χ2检验,P教育,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减少破伤风抗毒素影响因素的存在,使破伤风抗毒素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为患者的生命增加一道屏障[3]。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2.   [2]刘慧萍,武惠萍,郭会萍.一次性小剂量注射器无效腔容量的探讨[J].家庭护士, 2006, 4(5B): 28—29.   [3]马艳,张辉.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因素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395—396.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