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命名艺术

紫砂壶形的设计是千变万化的,造型有方、圆、方中见圆、圆中见方四种。

因为其造型多样,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又可分为光货、花货、筋纹货三大体系。

紫砂壶创作的素材及灵感是来自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慨,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意念以及紫砂材质的特性创作出的个性化作品。

因此给自己创作的紫砂壶,取一个好听、响亮、雅俗共赏的名字,是一件高兴而又颇费心思的事。

说高兴,面对自己成功创作的新品,犹如给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新生婴儿取名一样,是值得庆贺的喜事;但同样,取名这件事往往要反复推敲、苦思冥想,最后却总难使人满意。

不是有专门的“取名公司”吗?可见取名也是一门学问。

下面试从传统作品或名人名作的壶名中分析砂壶题名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取名或可有所启发。

一般砂壶题名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 毕业论文网   一、象形命名法。

此法即根据壶形加以命名

这种命名方法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可读名而知壶,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传统圆器之“掇球”壶,即因壶形似两球相累加而名之;而“四方”、“八方”、“砖方”、“升方”壶则是直接描摹了方器的壶形。

象形命名法尤其适合花货和筋纹货。

如僧帽、合梅、南瓜、八卦龙头、一捆竹、鱼化龙以及玉兰六瓣、菊花八瓣等;甚至还可以加上高矮、大小而加以区分,如高僧帽、大合梅等;至于象秦权壶、井栏壶、柱础壶、竹简茶具、博浪锥壶等则完全以砂壶所仿制的器物直接命名

象形命名法的好处是可以由名思壶或睹壶思名,通俗形象,受大众欢迎。

二、引申命名法。

从摹形状物的形象中,略加抽象引申而加以命名

这种壶名往往更富哲理性,具有文字意味,因而能发人深思。

如思源壶,原本是形如古井的井栏壶,由吃水不忘挖井人即饮水思源而引申称之为“思源”壶;而以竹为题材的壶命之曰“劲节清风”壶或“高风亮节”壶,顿觉气势不凡;花货巨匠朱可心创作的梅花壶,他命之曰“报春”壶,使人联想到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中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句诗;生肖纪念壶,叫做“吉祥”壶(鸡年)、“兴旺”壶(狗年)、“三羊开泰”壶(羊年)……也有这种意思。

还有如“竹报平安”壶(以竹为题材的壶)、“流塘月色”壶(以莲为题材的壶)、天际壶(因绞泥装饰如江水而取唐人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意)这些由象形引申,或富哲理,或具雅趣,或营造一种情境,或铺垫诗情画意的壶名,更能满足文人雅士的需求,也是文人们命名紫砂壶的常用方法

三、用典命名法。

即以某些历史典故来命名紫砂壶

如传统作品“东坡提梁壶”(或称“苏提”),相传是大文人苏东坡设计的。

东坡曾卜居阳羡(今江苏宜兴),且好饮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话流传至今。

后人加以附会,便把提梁命名为“东坡提梁壶”,使之文化底蕴显得更加厚重。

曼生壶中的“石铫”壶,相传是北宋时与苏轼同朝为官的周禾童(宋泰州人,字仁熟)曾送给东坡一把石凿的“石铫”壶,曼生(清代著名金石篆刻家、书画家陈曼生)沿用此名,并说“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意思是这把“石铫”的紫砂壶,并非周禾童的式样了,而是我设计用紫砂抟制的,不过用了这样一个典故而已。

另外前面提到的“秦权”壶、“博浪锥”壶这些,虽以仿器物而命名,却因使人联想到历史典故而产生沧桑感。

四、装饰命名法。

即以紫砂壶的某种装饰给它命名方法

如历史作品“八卦彩绘大壶”、“开光彩绘紫砂方壶”、“四方彩绘壶”等壶名中,既点出壶形(大壶、方壶、四方等),又指出了装饰特点―彩绘;而如“锡色方础壶”、“包锡罩壶”是在壶名中点出了包锡装饰工艺:而像“红木镶嵌御包壶”、“贴花四方开光壶”、“泥绘束腰圆壶”、“绞泥中壶”等,则分别在壶名中点出了“红木镶嵌”、“贴花”、“泥绘”、“绞泥”等装饰手法。

五、拟人命名法。

紫砂壶当有生命的人而加以命名

运用此法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人奥兰田(玄宝)(日本著名紫砂鉴赏家),他在其所著的《茗壶图录》中,将自己收录的32把茶壶分别取了一个人名,如“梁园遗老”、“萧山市隐”、“独乐园丁”、“卧龙先生”、“凌波仙子”、“浴后妃子”、“铁石丈夫”、“风流宰相”……还有一对壶,他分别称之为“渔童”和“樵青”。

不仅如此,这些壶还有姓、名、字,如“方山逸士”姓“区”,名“端”,字“元正”;“红颜少年”姓“殷”名“妍”,字“倩兮”等。

其实“方山逸士”就是“砖方壶”,“卧龙先生”就是曼生的“箬笠壶”,“凌波仙子”就是筋纹货“水仙六瓣”,“红颜少年”就是“朱泥壶”……这种命名法可谓别有情趣。

在传统作品中,用拟人法命名的还有“寿星壶”、“笑婴壶”、“三友壶”、“西施壶”等。

总之,紫砂壶命名方法很多,其中又以象形引申法最为常用,但不管什么方法题名总要以雅俗共赏为原则。

可以通俗形象、直呼其名。

如“牛盖洋桶”、“小型竹节”等,显得朴素、亲切但不能庸俗、媚俗。

若有人称自己的壶为“神壶”、“魔壶”、“怪壶”,便不免贻笑大方,令人反感。

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对紫砂壶题名要求将更为高雅,所以引申法和拟人法以后会更多被采用,如前面提到的“思源壶”、“报春壶”等。

又如曼生壶中的“却月”、“横云”、 “合欢”、“饮虹”等作品,不仅壶名雅致,还加上切壶切茗的铭文,将壶名、壶形、壶铭完全融为一个整体。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