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作者:王茂林 曾庆东 王永勤 李占元。

【摘要】 甲状腺结节钙化甲状腺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根据甲状腺结节钙化点的形态、大小、回声特征判断甲状腺疾病的性质,对诊断疾病和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钙质沉着症·CT。

1 甲状腺钙化

1.1 甲状腺钙化的原因 甲状腺良性疾病出现钙化较少,通常是由于炎症、血肿吸收机化后形成的结节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1]。

1.2 甲状腺钙化的分类 目前将甲状腺钙化分为2类。1)粗大钙化超声检查中钙化结节的直径>2 mm,超声表现为强光团、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钙化灶。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形态不规则。2)微小钙化钙化结节的直径≤2 mm,超声表现多呈针尖样、颗粒样、点状、砂粒样。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圆形或砂粒体样,直径60~100 μm。超声检查中≤2 mm的钙化点反映的就是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的微钙化,但超声检查的微小钙化发现率较低[1]。

1.3 甲状腺病变钙化灶的发生率 甲状腺良性病变出现钙化较少,约6%~14%,其中大多为粗大钙化,而微小钙化发生率较低[1]。

甲状腺恶性肿瘤钙化率为37%~75.7%,其中微钙化发生率为55%~68%,比粗钙化发生率高,与良性病变相反[1]。表1为近年部分文献报道的甲状腺病变钙化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甲状腺病变钙化率各家报道差异较大[1—6],其原因可能为1)超声检查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大,且常由于太小或隐藏于粗钙化和纤维化声影后方,而出现对甲状腺钙化的遗漏。2)由于甲状腺癌的钙化结节通常很小,石腊切片难以恰好通过钙化灶,加之钙化灶非病理定性所需,所以除非是前瞻性研究或特别提请病理医师注意,通常都不会有太高检出率[1]。

2 甲状腺钙化病灶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2.1 微钙化 甲状腺恶性肿瘤灶中不仅易出现钙化,而且在超声图像上多为针尖样、砂粒样、点状的微钙化,后方声影可有可无。

一般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癌组织分化越好。其钙化阴影特点与癌分类可能有以下关系[6]:1)砂粒钙化几乎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所共有,常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2)粗大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性甲状腺癌所占比例大。3)髓样癌粗大颗粒和砂粒钙化常相混合。4)一般甲状腺良性肿瘤钙化影像多为粗大钙化,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则阴影淡而模糊。

目前普遍认为,微钙化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文献报道为83%~90.3%,对乳头状癌则可达93%~95%[1]。马斌林等[4]报道,经手术、病理组织学确诊的320例甲状腺癌中262例有钙化灶,占81.9%,且均为乳头状癌。有报道40%~50%乳头状癌有砂粒体,砂粒钙化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几乎不见于其他甲状腺病变[7]。

甲状腺实性不均质结节内有微钙化,应高度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而对于囊性结节,囊壁上有结节样隆起,隆起中出现微钙化者,很可能有乳头状癌的成分存在,据报道恶变率可达70%~80%[5]。

2.2 单发结节 单发弧立性结节患者,钙化与癌变发生有关,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多发结节钙化者。钙化的单发结节50%为恶性[2]。有研究也发现在伴有钙化的37个单发结节中有28个(75.7%)是恶性[2]。伴有钙化的多发结节具有相同的相对风险,仔细观察多发结节病变钙化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2]。

2.3 性别和年龄 郝儒田等[6]报道107例钙化结节中,恶性56例(52.3%),均为乳头状癌。其中恶性钙化结节男性为72.7%(8/11),女性为50.0%(4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岁恶性钙化结节占38.6%(22/57),<45岁恶性钙化结节占68.0%(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年轻患者有甲状腺钙化结节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2.4 其他因素 甲状腺肿瘤不清晰的边界与钙化并不是恶性肿瘤存在的唯一超声征象。罗传玲等[8]报道107例恶性肿瘤中有11例边界清晰,占10.28%。有20例出现粗钙化,占18.69%,39例无钙化,占36.45%。因此不能将边界与钙化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唯一指标,还应结合其他超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