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5)   [2] 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 复旦大学 2013   [3] 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4] 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 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 李翀.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 学术研究. 2013(01)   [7] 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2)   [8] 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05(05)   [9] 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 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 罗红兰. 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 山西财税. 2005(04)   [11] 沈国兵. 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1(05)   [12] 黄先禄.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 中共中央党校 2007   [13] 许罕多. 新汇率理论[D]. 吉林大学 2006   [14] 朱宗友.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 河南大学 2010   [15] 贾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16] 谢振东. 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 中共中央党校 2010   [17] 叶莉,林瑞凤.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理论探讨[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0(03)   [18] 赵文胜,张屹山. 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 金融研究. 2012(08)   [19] 赵斌. 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2(06)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徐盈之,郭进.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1)   [2] 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 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 资源科学. 2011(03)   [3] 任力,黄崇杰. 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 经济学家. 2011(03)   [4] 刘华军,闫庆悦. 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03)   [5] 诸大建. 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 学术月刊. 2013(10)   [6] 彭水军,张文城,曹毅. 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8)   [7] 黄娟,田野. 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 2012(08)   [8] 张友国.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经济学(季刊). 2010(04)   [9] 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 资源科学. 2010(07)   [10] 杨来科,张云. 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04)   [11] 陆旸. 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 经济研究. 2012(02)   [12] 刘耕源,杨志峰,陈彬.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 生态学报. 2013(15)   [13] 宋树理. 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5)   [14] 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 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05)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三:      [1]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2] 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0)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1)   [4] 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 K.Cheng,K.C.Fung,Yun—Wing 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   [5] 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生态环境. 2007(02)   [6] 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3)   [7]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03(04)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2)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 2002(01)   [10] 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11)   [11]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5)   [12] 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06(06)   [13] 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 求索. 2006(04)   [14]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 2007(04)   [15] 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5)。

附件下载: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