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也要防“瘟神”

瘟神”特指血吸虫病,来源于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篇《送瘟神二首》。

新中国成立前,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血吸虫病流行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瘟神”的狰狞面目在人们眼中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特别是城里人,更是认为血吸虫病远在农村,对自己似无威胁,因此一直高枕无忧。

然而,今天的城里人也可能遭受“瘟神”的侵袭。

毕业论文网   酷暑天气,生活在江河边的人们喜欢在傍晚时分纷纷跳进江河之中,游泳戏水以降温避暑,有的甚至扶老携幼,举家前往。

张先生家住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城市里,近在咫尺的江水勾得他心怪痒的。

无奈水性一般,他每天只能在岸边浅水处活动。

开始的头几天,张先生的皮肤特别是四肢曾出现黄豆大小的红疹,痒而不痛,且两三天后自行消失,也就没太在意。

一个多月后,张先生渐渐感到身体不适:发热、腹痛、腹泻、肝区疼痛。

此后,在他的朋友及周围的熟人中有类似感觉的人多了起来,且来势凶猛,搞得人心惶惶。

卫生防疫部门迅速介入,经诊断、调查,结果令人们惊愕:有相似症状的绝大多数人为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有关部门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与此同时,有关血防知识的宣传也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送到家中的一本《血防手册》使张先生和他的朋友们认识了几乎被忘却的“瘟神”。

血吸虫病流行需要钉螺作为中间媒介。

钉螺是一种水陆两栖的淡水螺蛳,生活在有水、土、草的江滩、湖岸、溪边。

钉螺生活在被血吸虫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污染的水体中,粪便中的血吸虫卵便孵出幼虫(毛蚴)。

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能主动从螺蛳体内钻出,并在水面游动,当人或哺乳动物在含有尾蚴的水(疫水)中活动时,尾蚴便很快钻入其体内,然后到血管内发育为成虫。

成虫所产的卵,一部分随粪便排出,另一部分可随血流到达肝脏,引起肝脏损害,最终可导致肝硬化、腹水等晚期症状。

我国南方农村环境适宜钉螺生长繁殖,加上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频繁接触疫水,因此血吸虫病主要在农村流行

虽说钉螺自己迁移的能力很差,但它们可随水流向下游扩散,也可以吸附在船只或水面漂浮物上迁移到其他地方,长江沿岸城市江滩钉螺多是以上述方式由上游滋生处迁移而来,然后就地繁衍,形成新的钉螺滋生地。

如果上游某处是血吸虫病流行区,漂流而下的少数钉螺体内很可能已经含有血吸虫尾蚴尾蚴也很可能在下游的某处释放出来,使周围形成“疫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大,来自流行区的感染人群还可能将血吸虫病由农村带到城市,也可由城市居民到流行感染后带回城市,在有钉螺存在的前提下,血吸虫病就有可能在城市流行起来。

城市血吸虫病感染地点主要是江滩、河滩,居民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因为夏季在江河中游泳、戏水。

因此,对城市居民来说,避免血吸虫感染比农村居民要简单得多,只要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就可避免与“瘟神” 接触。

有些人在江边以打鱼为生,整天离不开江水,那么只要穿上桐油布袜、长统胶鞋、尼龙防护裤,或缠布绑腿、带手套等即可防护;如果将防护衣布用预防药物(当地防疫部门有供)浸泡后再用,效果则更佳;也可把预防药物直接涂在必须和江水接触的部位。

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将有助于防止“瘟神”的侵袭。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