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诊治进展

【关键词】 外伤

外伤颈内动脉闭塞,亦称为颈内动脉闭合性损伤外伤颈内动脉闭塞临床少见,占颅颈损伤的0.03%~0.05%[1,2],系急性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临床发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差。Aarabi等报道,本病死亡率高达28%~75%,存活者致残率高达50%,无神经功能障碍者15%[3]。

1 病因。

颅颈部闭合性损伤常是造成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这与颈内动脉走行的特殊解剖关系有关,好发于颈内动脉的颈段及颅底段。外伤时颈部过度强力后仰及侧屈可使颈内动脉梗在C3横突上,造成颈内动脉血管壁及内膜的损伤,形成血栓,造成闭塞。颈总动脉损伤血栓形成后向上发展,超过颈总动脉分叉处以上也可造成颈内动脉闭塞。再者,颈内动脉颅底段较固定,外伤时易造成颈内动脉牵拉、挤压,特别是合并颅底骨折更易造成颈内动脉血管壁及内膜的损伤,从而形成血栓

不仅是脑血管本身遭受机械性损伤这一主要原因,其他尚有一些促进脑血管栓塞的内在因素,例如伤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调、脑血流量的降低及血流的高凝状态等,其中致脑血管痉挛的物质尤为重要。在以上原因共同作用下,导致颈内动脉血栓形成,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造成相应的脑组织梗死。

2 临床表现。

伤后早期,临床症状主要为原发脑损伤的表现,如意识障碍、神经功能受损等,但有时原发脑损伤往往较轻,可无原发昏迷及神经功能废损表现。颈内动脉闭塞临床征象可于伤后立即出现,但急性发作的病例仅占据10%,起病时间大部在伤后10~24h,少数病人伤后数日甚至数周始有表现,因为血栓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可延至数日甚至数周。表现为与原发脑损伤不相符的症状和体征,典型表现为大脑半球缺血,根据栓塞的具体部位、完全与否、脑底动脉环的代偿能力、大脑半球的主次及伴发脑外伤的轻重、有无继发性缺氧等不同情况,而有程度不一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多数病人表现神志不清,约有碍15%的病人发生癫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有失语,严重者意识障碍加重甚至脑疝,酷似颅内血肿表现甚至危及生命,如原有意识障碍者,在有所好转后,意识障碍突然加重。重者颈内动脉闭塞完全,发病急促,可于数小时内进入脑疝危象,甚至死亡。

3 诊断。

有明确的头颈外伤史,但半数以上缺乏颈部外伤体征,是导致高误诊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易导致误诊[4]。轻型脑损伤伴有颈内动脉闭塞病人,如出现临床表现与脑损伤不符而疑及此症,特别是伤后1~2天,少数病人可延至数日甚至数周,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大脑半球缺血的征象,即应考虑本病,但对重型脑损伤伴有颈内动脉闭塞病人,要在早期明确诊断,则很困难,只有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及时采用影像学辅助检查,才能做出早期诊断。

应用CT和超声学检查可以证实颈内动脉伤后形成的血栓,是确诊的最佳手段[5],在缺血早期(6~24)h内,只有少数病人出现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影,24h后显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梗死灶。MRI在缺血早期(1h)即可检出,最初9h缺血区已出现脑水肿,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是高信号。脑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动脉闭塞的具体部位、程度以及颅底动脉环的代偿情况,有助于治疗的选择,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依据,但因具有损伤性,将来有望被无创的检查(如CT或MRI)替代[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