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普拉洛芬滴眼液的抗炎疗效评价

作者;李韧,姚克,章征,徐雯,陈佩卿。

[摘要] 目的 比较普拉洛芬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以及它们联合在白内障术后抗炎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3组,各50例,甲组滴用普拉洛芬乙组滴用氟米龙,丙组联合滴用。术前1天和术后1、7、30天行前房闪光值及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观察。结果 前房闪光值:术后30天,甲组和丙组与术前1天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7、30天,甲组和丙组均低于乙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术后第7、30天,甲组比丙组高;术后30天,甲组乙组高。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能有效控制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与氟米龙滴眼液联合治疗疗效更佳。 [关键词] 炎症白内障普拉洛芬;超声乳化bined use of fluorometholone 0.1% eyedrops is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inflammation;cataract;pranoprofen;phacoemulsification 白内障手术创伤会诱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局部滴用糖皮质类固醇被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抗炎治疗,但存在升高眼压等危险,而非甾体类抗炎药无上述副作用。普拉洛芬(pranoprofen)是一种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国内外临床应用表明它对眼前段炎症疗效显著[1,2],与糖皮质类固醇合用可增加抗炎疗效[3]。 目前国内采用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laser flare cell meter)评价术后炎症反应的研究较少。前房闪光的强弱表征了眼前段炎症反应的程度,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能够定量前房蛋白浓度,量化反映炎症程度[4]。我们应用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和症状体征综合评分方法,评价了0.1%普拉洛芬滴眼液、0.1%氟米龙滴眼液以及这2种滴眼液合用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抗炎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2004年5月,我们收治入院的老年性白内障150例(150眼),男62例,女88例,年龄52~82岁,平均69岁。排除全身疾病和其他眼部疾病;排除术前1周内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类固醇、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者。 1.2 手术方法 全部手术均由同一人完成。术前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睫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分支阻滞麻醉,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出,注吸净皮质,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中。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0 mg和地塞米松2 mg。手术灌注液均为爱尔康的“必施液”,黏弹剂均为正大福瑞达公司生产的透明质酸钠。 1.3 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由同一临床医师给药,甲组滴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千寿制药),术后第1周每天6次,随后3周每天4次;乙组滴用0.1%氟米龙滴眼液(参天制药),术后第1周每天6次,随后3周每天4次;丙组联合滴用0.1%普拉洛芬和0.1%氟米龙滴眼液术后第1周每天各4次,随后3周每天各3次。每次1滴,滴入结膜囊内,术后24 h开始滴药。不再静脉滴注或口服糖皮质类固醇。为预防感染,术后合并使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 1.4 观察方法 3组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1、7、30天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前房闪光值检查,询问症状,观察体征。全部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由同一位医师完成。评分项目包括:症状(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和眼痒)与体征(球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睫状充血、纤维素样瞳孔膜和虹膜后粘连)。症状和体征评分根据其程度以0~4分表示,评分标准参照以往赵家良等[2],各评分相加得到综合评分。前房闪光值由Kowa FC—2000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测得。眼压由Nidek NT—2000非接触式眼压仪测得。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前房闪光值和眼压值变化;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变化。以P0.05判定差异有显著性。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