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人劳局、农保管理中心,向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我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及时做出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决策,我县有幸被确定为率先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试点县之一,我们既感到荣幸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揭开了我县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崭新的一页,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市局、市农保处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规范管理、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顺应农民要求,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个人缴费、镇村补助、财政补贴的筹资方式,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全县已参保20468人,占应参保24024人的85.2%,其中18—44周岁参保10359人,占该年龄段应参保人数的76.6%;45—59周岁参保6029人,占该年龄段应参保人数的95.2%;60周岁以上参保4080人,占该年龄段应参保人数的98.1%,全县共收缴保费234.7万元,到帐210万元,最低个人缴费131元,最高的个人缴费453元。  

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强势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为了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惠民政策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共识,激发群众参保热情,县上在召开规模较大、层次较高、范围较广的干部群众会议基础上,采取开办农保动态电视专栏、举办知识讲座、发放政策彩页、开通热线电话、设立咨询机构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使新农保成了干部逢会必讲,群众逢人必谈的重要内容和热门话题。同时,县上抽调部门、乡镇干部300余人,组建工作组66个,深入村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讲政策帮助农民算“细账”,使新农保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赢得了群众的积极支持、拥护。  

2、试点示范,摸索经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没有经验可供借鉴。我县66个村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村情民风不尽相同,群众收入差异较大,为了不走弯路,探索出一整套管理规范、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我们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靖口镇焦家山村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明确重点,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召开“全县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动员大会”,推广试点经验,并为焦家山村60周岁以上人员现场发放了8月份养老金,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们走到哪,农保的惠民政策就宣传到哪。  

3、多种方式促参保,努力扩大覆盖面。

(1)干部带头,突破参保。万事开头难,我们采取干部带头引导农民参保,家在农村的县、乡(镇)、村干部家庭成员带头,群众代表带头,通过示范带头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加速了参保工作进程。  

(2)对比算账,吸引参保。为了让农民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新农保政策的优惠,通过对比算账使农民群众明白只要办理了参保,每年就可以享受到国家补贴,而且早参保多受益,迟参保吃大亏。  

(3)发放待遇,刺激参保。为进一步扩面,我们选取几个60周岁以上人员全员参保的村,经过村委会公示、乡镇初核、县农保中心复核,在征得市农保处同意下,以现金形式发放了待遇,并将发放仪式在县电视台播放,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农保管理中心建设情况  

(一)建立机构,完善基础建设  

各级领导对我县新农保工作十分关心、重视,对此项工作给予特事特办的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县人劳局就新农保筹备工作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后,县上立即召开县编委会,批准设立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核定人员编制为6人,由县人劳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县编委随即下发了《关于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站更名及增加编制的通知》(太编发[2007]17号);县人劳局下发了《太白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关于启用“太白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印章的通知》(太人劳发[2007]158号),启用了“太白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印章。同时,在没有办公经费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新农保工作正常运转,经过多次协商后决定,县邮政局提供办公室四间,并为每个办公室配备桌椅及文件柜;县农行提供2台办公电脑与打印机。他们的鼎立协作,暂解了农保中心开办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使农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农保中心工作事事有人管、实施有人干,我们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一室三科”即办公室、财务与基金管理科、待遇审批科、参保登记科,同时明确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并制牌上墙。工作职责的明确,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为规范管理,我们先后建立了《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公物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学习制度》、《微机管理制度》、《电话管理制度》、《印鉴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文件、材料打印和复印制度》、《文件呈办制度》,并将部分制度制牌上墙。各项制度的建立,确保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三、统一经办程序,规范档案及基金管理  

(一)严格把关,按程序进行参保登记和待遇审批。  

对于参保登记审核,我们做到:村组初审,乡镇再审,县农保中心对上报的相关资料(包括参保登记表、缴费记录卡、缴费明细表、缴费汇总表)严格复审,对资料齐全、填写无误的人员予以登记并核发缴费证,同时建立电子档案报财务科;财务科审核无误,经分管业务领导、主要领导签字后,将市、县两级财政补贴拨至个人帐户。  

对于待遇审批审核,我们做到:待遇审批相关资料(待遇审批表、待遇审批花名册)由村组初审并公示,乡镇再审,县农保中心审核后上报县人劳局复审,最后报市农保处审批。待遇审批科根据市农保处审批结果建立电子档案报财务科,财务科审核,分管业务领导、主要领导签字后,向邮政局提供发放花名册,邮政储蓄办理存折和信用卡实行社会化发放。  

(二)立足长远,规范档案管理。  

对于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做到:  

1、涉及会计核算、养老金计发等重要参数的文件按专题收集,按发文时间先后排序,编制内容摘要和索引,按年度归档。  

2、一般性公文材料按发文单位分类,同类文件按形成时间先后排序,按年度归档。  

3、业务档案:农保业务档案的特点是:“一多一长”,一多是指需要保存的资料数量多,每个人需要保存的资料多达15张。一长,即保存期长。如18岁参保人员,各种资料档案需要保存55年左右(按人均寿命72.6岁测算)。  

①个人参保登记表以村为单位收集,按参保人出生年份排序,逐年累积。  

缴费明细表以村为单位收集,按缴费时间排序,按年度归档。  

缴费汇总表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按缴费时间排序,按年度归档。  

缴费记录卡以村为单位收集,按年份排序,逐年累积。  

待遇审批表以村为单位收集,按启领时间排序,逐年累积。  

待遇审批花名册以村为单位收集,按发放时间排序,按年度归档。  

⑦保险关系转移通知单及转出、退保、已领取养老金被保险人的缴费证、缴费记录卡分类收集,按处理时间和编号排序,按年度归档。  

4、其它材料分类收集,按形成时间排序,按年度归档。  

(三)遵循原则,狠抓基金管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运行中,我们特别注重加强基金管理,严格遵循“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坚持做到“筹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为管好用好这笔资金,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帐户开设:通过多次调研与协商,将基金专户开设在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太白县支行,以确保基金安全。保费代收与养老金发放设在太白县邮政局,因太白县邮政储蓄网点多,便于保费代收及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  

2、保费征集管理:村委会组织收缴的保费,在七个工作日内全部上解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当日将资金上解县农保经办机构指定的账户。  

3、个人帐户管理:农保参保基数大,而且每年要为参保缴费人员计息,为明确责任确保个人帐户数据记录准确无误,我们将全县66个村划块管理。

经过四个多月的运作,我县新农保工作已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群众反映良好,由于是第一年试点,因此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介作用,深入浅出大力宣传新农保的有关政策,普及新农保知识,让农民人人了解新农保政策,为明年新农保工作的巩固和扩面打好基础。  

2、加强业务经办人员培训,构建规范、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组织开展系统操作员交流与培训,进一步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准确掌握、灵活运用软件的功能,做好参保资料的录入及数据管理工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完整。  

3、强化基金监管。社保基金是“高压线”,必须收好、管好、用好,绝不允许发生任何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管,严格执行社保基金各项管理制度,积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检查基础上,计划将农保收支情况利用网络平台对外公布,充分接收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并设监督投诉电话,在不断强化外部监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强化内部监督,不断健全、完善基金收支过中的审核制约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项全新制度,健康、有序的不断得到完善。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