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踪拳师姚向海:姚向海

静海古为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也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

静海县砖垛村,与近代爱国武术家、津门大侠霍元甲的故乡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区)隔独流减河相望,仅有十里之遥。

这里民风淳朴、尚武,迷踪拳根深叶茂,流传至今已有数代,名人辈出。

特别是有“卫南洼第一好汉”之称的迷踪拳师向海习武传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迷踪拳,相传创于唐朝末年,拳谱首页记载由河南嵩山少林寺和尚所创,称弥祖拳(即佛门所传之意)。

宋朝,河北省大名府富豪卢俊义入少林寺精研此拳,后传于燕青,因此后人又称此拳为燕青拳。

到清朝乾隆年间,又有山东岱岳(今泰安)人孙通亦于少林寺学得此艺,功臻上乘,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离寺后,孙通遍游大江南北,拜会了许多名师高手,吸取各家之长,丰富了迷踪拳的内容。

孙通后来离家出游山东青州、武定、盐山等地,一路收徒授艺,播下了不少迷踪拳的种子。

嘉庆年间,孙通定居河北沧县姚官屯,收徒传艺,弟子中颇出了几个好手,如“赛胜英”陈善、姜廷举等人。

晚年,孙通远游东北三省,把迷踪拳又传至东北一带。

从东北回来返经天津静海时,授徒于小南河和大屯村,近代武术家霍元甲的祖父和大屯的“草上飞“韩七等都是孙通的高足。

向海,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卒于1978年。

少年时期以务农、卖豆腐为生,中年学得铳磨技艺,奔走乡村之间,因肩上背着装有铳磨工具和钱物的褡裢,又因在家排行老三,故以“姚三褡子”叫响江湖。

向海痴迷武艺,终身不娶,练了一辈子童子功,艺臻炉火纯青之境。

他个头不高,面色黝黑,练起拳来,桩功如山岳,行拳赛江河。

由于传徒众多,名望日增,后被人们尊称为“姚三爷”。

“傻把式”求艺      姚三爷十五六岁时拜邻村管铺头的马彦平为师,学练迷踪拳。

据说,老马师傅向山东逃荒到阎 儿村的田永春拜师学艺。

学艺时,与到该村住姥姥家的霍元甲切磋武艺。

师傅曾对徒弟们说,霍老四(元甲在家排行第四)是板肋遒筋,力大过人。

还有一说,老马师傅是从沧州落难至此,把终生所学传于此地,播下了迷踪拳的种子。

三爷同时学艺的还有管铺头村的张广悦、张仕茂等人。

张广悦、张仕茂家境殷实,延师习武,得到马师傅的真传,张广悦练起武来,动作利落、花哨,有“花把式”之称,一杆扎枪迅疾、准确,能刺中墙壁上飞落的苍蝇;张仕茂勤于钻研,通晓各派武术的源流,人称“嘴把式”。

三爷最初练武时,因家贫而被人看不起,想和师兄弟们对着练套拳都被拒绝(过去练拳讲究俩人一副架,对着蹲功夫),但三爷练功刻苦、坚持不辍,每天晚上步行三里地去学迷踪拳,回来时还要一步一个马撑捶打回家来。

因其功底扎实、不尚花架,被人称为“傻把式”。

老马师傅病危时,只有三爷守候在身边。

老马师傅既感动又愧疚地说:“只教了你几趟直架子,没把真东西传给你,以后有机会,你去找小白村有‘大鬼难拿’、‘二鬼难拿’之称的刘家兄弟,让他们给你传授拳、械的点子。

”原来刘家兄弟曾随娘改嫁到管铺头村老马家,马师傅把他们当作亲侄子传授武艺,成年后哥俩认祖归宗回到了小白刘家。

初试武技      老马师傅死后,三爷没有条件去小白村找刘家哥俩为其拆拳,依然白天卖豆腐、晚上自己坚持练拳。

宣统元年(1909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三爷在村东的津盐公路上卖豆腐回来,恰遇大屯村去津拉胶皮的十几辆大车从后面赶来。

三爷心想,我练了这么多年的武术,到底有没有用,今天正好试一试。

主意拿定,三爷横挑着豆腐挑子不仅不让路,反而用肩上的扁担一晃,把前面大车的牲口拨拉得往路边乱窜。

十几个车把式生气地从车上跳下来,举着鞭子围向三爷

三爷使出燕子穿林的身法,只几个回合就把车把式们打翻在地。

这时本村张二把从此路过,说:“好嘛!你们敢惹他,他可是个练把式的。

”几个车把式赶紧求饶,三爷说:“我是跟你们开个玩笑,想试一试我的功夫如何。

”自此以后,三爷的名气越来越大。

大屯村的几位车把式回到家中一合计,深感姚三爷迷踪拳功夫了得,遂出资买了头青花大骡子送到姚家,请三爷大屯教徒传拳。

三爷拳场设在大屯老张家,张文廷、刘绪清等人随其习武,张文廷小名儿“石头”,酷爱武术,成为三爷的开门弟子。

这样大屯村就有两支风格不同的迷踪拳同时流传,另一支为迷踪拳的开山鼻祖孙通嫡传弟子“草上飞”韩七爷所传,此支拳系后流传至青县,发扬光大。

一次,三爷大屯集上闲逛,偶遇一赶集的麻脸汉子,与老马师傅所说的“二鬼难拿”非常相似,经询问果然是江湖上人称“二鬼难拿”的刘二师傅三爷喜出望外,拉着刘二师傅来到拳场,把老马师傅的临终嘱托诉说了一遍。

这次大屯巧遇成为三爷练武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刘二师傅代师传艺,为三爷拆、讲、破、架,使三爷得到真传,功夫更加深厚。

(1963年减河分洪时,刘二师傅还到过砖垛村,住在姚三爷家。

)   姚三爷二十几岁时参加了在天津(今南开大学附近)组织的一次选拔武术人才的比武考试,每比一项,三爷的分数都比一名姓蔡的前清武举高出一点,因三爷怕招惹是非,比赛结束后迅即隐去。

这一让,更让蔡武举高看一眼,后来蔡武举多方打听,得到三爷的下落,两次派人到砖垛村三爷去其府上。

开始三爷不敢去,但又怕被人耻笑,只得硬着头皮来到蔡府。

蔡举人热情相迎,进到院中,一只大狼狗突然迎面扑来,三爷一侧身顺势抄起狼狗的前腿,喝一声:“去你的吧!”将狼狗扔出院墙,活活摔死。

三爷气从心头起,脚下用力,走过的青砖顿时裂为两半。

蔡武举忙说:“脚下留情!点到为止。

”后经蔡武举引荐,三爷被市里一有钱的人家聘为武术教师。

过去有钱的人家宴请宾朋,总要把孩子的教师爷摆到桌面上,因三爷不善言谈,难登大雅之堂,坐到酒桌上如同受罪一般,时间不长便辞去这一差事,后从天津辗转来到东北营口镖局

营口过去是著名的水旱码头,镖局里挂号的镖师很多。

三爷镖局后好几个月未被派出镖,正因烦恼欲走时,被一姓姚的镖师挽留。

这位镖师看过他练的东西后说:“功夫还不错,就是有点庄稼把式――土了点儿。

你先别走,我给你改一改再说。

”在姚姓镖师的指点下,三爷迷踪拳大有改进,功夫日臻上乘。

后来姚姓镖师辞去原来的搭档,带三爷一同出镖。

“同行是冤家”,由于姚姓镖师强人一头,为镖局的其他镖师所嫉妒。

两三年后,一次出镖回来,走到承德附近的半山区路上时,同镖局的几位镖师迎住 :“算计着你们今天应该回来了,屋里已摆好酒席给你们接风。

”入席后,三爷端起酒杯就要喝,说时迟,那时快,姚姓镖师一把打掉三爷的酒杯,掀翻桌子,就势起身从窗子蹿出,与早就埋伏在院子里的人动起手来。

三爷来到院子里还劝仗说:“都是自家人,打得哪门子仗啊!”姚姓镖师说:“快动手吧老三,那酒里有毒!”三爷这才抄起护手钩加入战阵,乱战中打躺下两个后,其他人鼠窜而逃。

据说因伤了人命,二人不敢再回镖局,直接跑回三爷的老家砖垛村

姚姓镖师因怕仇人寻来,三爷自己对付不了,遂在这里一同住下。

从此三爷在家乡设场教徒,广泛传播迷踪拳,当时村中青少年跟三爷习武者近百人。

半年后的一天傍晚,姚姓镖师见平安无事,决意要走。

三爷和丁立忠、徐少亭等人送出屋外,姚姓镖师说:“若今生有缘,定当再会!”言毕纵身上房,露了手蹿房跃脊、高来高去的功夫。

此次一别,师徒二人再无音讯往来。

名扬津京      虽然三爷性情笃厚,但他不畏强梁,侠肝义胆。

一次听说减河北小卞庄有一看家护院的武师,目中无人、欺侮乡亲,三爷决定前去领教。

见面后双方约定比器械,对方抄了杆扎枪,三爷既不拿枪也不用刀,而是从灶坑中拿起一根烧火的铁棍儿。

对方一抖扎枪向三爷刺来,三爷一个怪蟒翻身绕到其身后,说声:“削你狗头!”已将烧火棍架在其颈上,直吓得这名武师面如土色,灰溜溜地离开小卞庄村另谋生路。

20世纪20年代,砖垛村的王洪彬为生活所迫挑私盐(贩卖私盐),被三个盐巡发现追到家中,盐巡本想将其抓走,然后让家人去赎,诈点钱花。

但见其家徒四壁,无甚油水,就诱导说:“你就不会说是别人挑的?”王洪彬灵机一动,将三个盐巡领到姚三爷家中,盐巡二话不说就将三爷带走。

走到村子北边,三爷越想越生气,骑马蹲裆式往地上一蹲,说:“今天你们若能把我推倒了,就跟你们走,推不动就不走了!”三个盐巡一人在前边拉、两人在背后推,三爷像一尊罗汉纹丝不动,三个盐巡一嘀咕,扭头就跑。

后来,王洪彬解释说:“这也就是三爷,换别人,非被他们抓走不可。

三爷一听,不仅不怪罪,反而笑了起来。

20世纪40年代,蔺洪升的几个小舅子请三爷到天津教拳,因怕三爷冻着,特意买了个大洋炉子放在拳场里。

晚上,三爷被烧旺的炉火热醒,性情乖戾的姚三爷起得床来,一巴掌把个铁炉子拍倒在地。

第二天清晨人们来到拳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三爷说:“什么破东西,热得难受,我就拍了它一巴掌。

三爷的怪诞行为一时被传为笑谈。

三爷和他的两个师兄张广悦、张仕茂曾在天津的南营门、河西体育场等多处设场授徒,拳场打得是三爷的旗号。

三爷在天津非常有名,练名门武艺的人都往三爷拳场里凑。

一次,一位武师去踢场子,非要和拳场师傅切磋技艺。

张仕茂左右推托不过,只好指着三爷说:“让我的大徒弟跟你动动手吧。

三爷放下手中的酒葫芦,装出一副醉醺醺的样子,摇摇晃晃地向拳场一处歪墙倚去,轰隆一声把个院墙撞倒一片,踢场的武师在人们的喝彩声中慌忙溜走。

三爷因此获得了“卫南洼第一好汉”的美称。

广播拳艺      姚三爷在家乡更是传下了不少迷踪拳的种子,使静海的迷踪拳枝繁叶茂。

大屯外,先后有齐家务(袁家)、菜公庄(崔家)、双塘(靳家)、梅厂(任家)、陈官屯等地请三爷设场教徒。

三爷教徒非常严格,开始入门时的一套八极小架(三爷用本门的二路练手拳和八极门所换),不打上一年绝不教新套路;一个跺子脚,要求震得房屋发颤;练飞脚时,三爷不停地在旁边喊:“使劲!把鞋面拍裂它。

三爷教拳还因人而宜,因此在每个地方所传的内容也都有所不同。

由于教学有方,三爷的徒弟中不乏好手。

大弟子张文廷,为练拳也终生不娶,每天用拳头击打土坯墙一百次,把双拳的骨子顶子打平,形成了一双肉捶。

年轻时,大屯村与邻村因抢水浇地发生争执,对方为首一人持铁锨当头劈来,张文廷左手一挑,顺势一个黑虎掏心打在对方的肚子上,对方应声倒地。

械斗制止了,但张文廷却因致人重伤而蹲了半年监狱。

双塘村靳宝云学得迷踪拳后,走南闯北,以武会友,后在家乡广传迷踪拳,20世纪80年代多次参加全县武术比赛,表演四门拳、四门刀等迷踪拳传统套路,均获优秀表演奖,其女靳秀英表演的二路练手拳、青萍剑连续几年荣获桂冠。

梅厂村任义赞在本村授徒,弟子任有奇曾连续两次在全县武术比赛中以八极小架获成人组第一名。

垛村的关门弟子董印芳更是继承三爷的衣钵,将迷踪拳在杨成庄乡下广泛传播。

弟子黄凤楼、任有华、董维刚、董维华等,拳架漂亮潇洒,圆和自然,系统地继承了传统迷宗拳的套路体系。

王新奎等功力深厚,技艺精湛,多次与人较艺,均占上风。

师傅的关门弟子张景岩文武双修,广交武林朋友,虚心学习了武林名门的八极拳、苗刀和通背技击等绝活儿,八十年代被县武术协会聘为业余武术班教练,历任县武术比赛的裁判员、裁判长。

2001年被评为优秀教练员,受到县政府的表彰。

介绍其习武经历的文章先后在2000年11月的《天津广播电视报・百味人生》、2002年1月1日的《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上发表。

本固才会枝荣,静海人不会忘记为迷踪拳传播贡献了毕生经历的姚三爷

三爷习武传拳的经历将载入我县的文化史册,永远激励后人。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