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摘 要: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建设中,而由于其规模的变化已经成为社会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特殊人群。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虽然他们为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在社会保障方面还比较滞后。

这无疑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发展

以下将结合实际状况,分析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措施的现实作用。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农名工;社会保障;法律保护   引言   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框架的转变,大多数乡镇劳动力涌入城市,从而组成特殊的群体,城市农民工

长期以来,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然而由于我国一直处于“二元结构”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农名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所以,以下将就此进行详细分析,以希望尽快解决各项问题,维护合法权益

一、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发展状况   (一)普及度低,覆盖面窄   在目前的户籍机制管理之下,农民工进入城市发展并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尤其是在购房、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遇到各项困难。

此外,由于在办理失业险和医疗险的过程中都要求提供本地户口,这无疑为农民工社会保障普及增添难度。

(二)农民工多从事高危行业   大多是城市居民从事的行业,农民工是无法胜任的,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户口。

在这样的环境的之下,农民工之内从事危险度高、工资低、福利差的岗位。

一般情况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城市非传统的行业,也就是说,他们所从事的都是城市居民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危险活、低收入活等。

(三)失业现象普遍   对于农民事业险上的保障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

原有的土地社会保障作用在社会和经济不断变化中不断弱化,这也使得农民工一旦脱离土地,将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而失业险的缺失将导致农民工的生活更加困苦,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心理层面。

(四)拖欠工资严重   因为没有创建统一的、公平的、系统的劳动力市场,以至于在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三资企业没有根据有关法律机制规范用工行为。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法律意识也不够强,很多时候会因为经济利益,还故意克扣农民工工资

近些年来,不断有农民工由于工资拖欠造成的上访、投诉,并且此现象在逐年递增。

(五)各项福利政策无法享受   根据调查得知,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的比例还没有达到8.2%,且这些福利直接和工龄、岗位和工资相关。

农民工社会福利主要表现在住房、培训、社会保障等当面,在这些内容上,农民工基本上达不到城市居民的0.1%。

此外,由于大量的农民工城市就业时,由于其户籍问题,导致子女都无法享受同等受教育权利。

从以上可以发现,农民工社会援助状况令人担忧,就算城市低保也没有涉及到农民工

二、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重要性   (一)确保社会发展和公平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建设中,而这种流动的人口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阻碍。

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状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引导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业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过程中,需要从社会全事业角度,充分掌握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要性。

农民工问题解决了相当于实现了社会基本平等,这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要求。

社会保障法注重的是人人平等,其应当将所有人包含在内,以此才能充分展示其实用意义;此外,社会保障机制无论是操作效果,还是机制自身,也应当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二)推动经济进步   就经济进步来说,农民工社会保障创建是存在经济意义的。

第一,创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民工就会脱离对土地的依赖性,从而更加放松土地使用权,这无疑为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市场变化,创建保障机制可以有小建设一个平等、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第三,创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可以有效推动农民工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以此不仅仅提升了自我价值,还有效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第四,可以有效确保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有关措施   (一)注重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首先,要注重合法权益的执法效果和力度。

加强劳动保障的监管、健全日常巡查和检查责任机制,并严格按照要求彻查用人单位;创建完善的农民工检举机制,以便在事件发生后农民工可以依程序维护自身权利。

其次,宣传和培养农民工法律意识。

政府只有加大了对农民工法律上的援助,并简化各项操作,以此才能快速解决问题。

此外,有关单位还应当鼓励职工积极帮助农民工诉讼、调解,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免除律师费用等措施。

(二)加深户籍机制变革   加深户籍机制变革,创建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机制,并免除对民工制定的各项限制要求,以方便其快速就业;创建城乡一体的人才市场,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实施新的户籍管理机制变革,以此才能打破原有“二次结构”,创新新的户口登记机制;删除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带来的隔阂,尤其是在中小城镇发展中,以便确保农民工具备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和社会保障

(三)创建完善的农民工就业和工资保障机制   创建标准的就业机制,并规范化管理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劳务关系,可以说此项要求是确保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础。

保证所有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接收相关部门检查。

此外,政府部门应当取消有关就业限制条件,以便为农民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另外,创建工资保障机制

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值,这远远高于对社会保障的关注。

而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工资拖欠,所以,需要严格按照《劳动法》,对拖欠单位进行严惩。

(四)健全各项社会保障机制   首先,创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政府部门和社会应当尽量考虑农民工权益,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律机制,尤其是降低养老保险要求,以提高其参与热情。

也可以创建跨区域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制度,以便在劳务关系解除之后仍然享受同等福利;其次,创建农民工工伤保险机制

由于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高危行业,因此应当要求用人单位缴纳一定数额的工伤保险,以便在事件发生之后,农民工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创建健全的医疗保险机制

医疗保险特别是大病险是农民工切实需求的,由于疾病往往会影响其工作,并可能致使其陷入贫穷困境当中。

所以,应当创建农民工医疗保险机制

此外,用人单位应该根据有关要求,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必要的时候政府应当创建保险基金,并加强执法监督部门,以便保证农民工享有医疗保险服务。

(五)注重社会保障立法工作难过,并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加速建设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

维护农民工的权益需要统筹兼顾,全方面给予保障,以此才能系统性的解决各项问题。

而保证农民工权益的有效保障就是法律,因此,政府部?T应当抓紧制定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机制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建设,他们的贡献虽然不是很显眼,但是意义重大。

而目前的社会保障权利还没有覆盖到农民工,这无疑限制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加深户籍机制变革、创建晚上的就业和工资保障机制,以及各项社会福利等措施。

参考文献   [1]郝保英.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实现路径辨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03):152—157.   [2]高新宇,张登国,汪国华.社会保障权生命周期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管理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09):34—38+44.   [3]李梦黎.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J].文史博览(理论),2014(08):71—74.   [4]操家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均等化推进迟滞的深层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7(07):199—206.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开放性实验室)。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