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刻铜墨盒与两位清代帝师|铜墨盒

燮臣先生大人清玩刻铜墨盒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北京陈寅生首创在铜墨盒方寸之内精雕细刻出诗、赋、画、印后,深受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文玩收藏者的追捧,京城各家南纸店、文房用具专营店出售的其精美刻铜墨盒十分抢手,而名贵端砚却一落千丈。

清末《天咫偶闻卷七》就有记载:京城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处,砚石寥寥。

2006年中秋节前夕,我清晨逛古玩周末地摊市场时,巧遇一位摊主以不菲价出售一个墨迹斑斑的行书刻铜墨盒

墨盒边摆放一张皱皱巴巴的电脑打印稿:孙家鼐,字燮臣,咸丰九年进士,光绪四年,他与尚书翁同和授上读,十六年授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三十四年二月,赏太子太傅。

我接手细看此方椭园形刻铜墨盒(见图1),只见盒面工整镌刻六行文字:燮臣先生大人清玩: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者不究质源。

星桥濮贤恺。

43个字内涵深奥,书法极佳,刀功老到,用笔劲健,骨肉俱美,字字一丝不苟,刚健之中含有灵秀之气,铜墨盒表面包浆呈显古铜色并牢牢生根,百年墨迹已入铜三分。

此时我心里已有五分把握,为慎重起见,我给摊主留下一句话:等片刻后我再来买。

我急忙回家上网查询,得到证实并还获悉:光绪二十四年,孙家鼐以吏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身分掌管学务。

主管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时方议变法,废科举,兴学校,设报编书。

晚年他积极主张兴办工业,与他人一起创办河南广益纱厂、上海阜丰面粉厂,并向启新洋灰公司、北京自来水厂、滦州煤矿等处厂家投资,发展民族工业。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咸丰九年状元,光绪、宣统两位皇帝的老师,清末参加戊成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名臣书房墨盒,真是可遇难求的瑰宝。

那时,我只恨自己双脚奔跑太慢,担心这半个时辰内此盒已落他人囊中,平日去古玩市场需十分钟的路程,我只用五分钟就跑完,一眼瞧见燮臣墨盒还躺在地摊上,便弯腰左手抓盒,右手照价付款。

生意成交后,摊主告诉我,今早多人看过此方墨盒,只因买价最多为五块钱(行话,即500元),与卖价相差甚远,所以最后被你看中搞定。

前年10月初,我去万里行,到京、津、沪、金陵,收获颇丰,在上海豫园“藏宝楼”周六古玩早市上,见到了从远处赶来的刻铜网友白衣侯和小刺猬。

也许是交友有缘,在上海豫园“藏宝楼”巧遇这方“听尽满山哀鸣刻铜墨盒(见图2),弥足珍贵。

吴观岱(1862-1929)名宗泰,又字念康,40岁改字观岱,号觚庐、洁翁,晚号江南布衣,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无锡人。

从潘昼堂画师学画,后去北京,结识京华名家,悉心揣摩,技艺大进。

由廉泉荐入清宫如意馆当供奉,临摹历代名人手笔,并为光绪皇帝绘课本故事,声誉鹊起。

曾在北京大学讲授画学,回无锡后,求画者纷至沓来,但他惜墨如金,不肯轻易下笔。

得其画者,视为珍宝。

人多以“江南老画师”称之。

锡城名画家诸健秋、秦古柳均出自他的门下。

他工花卉,兼擅山水、人物,又精研书法,传世作品有《烟波罢钓图》《松壑鸣泉图》《寒梅冷月图》《采莲图》等。

宣统三年(1911)文明书局出版《吴观岱南湖诗意画册》,并著有《觚庐画草》行世。

“听尽满山哀鸣刻铜墨盒,是清末民初“江南老画师吴观岱画之,此盒系山水花鸟作品,只见兰草下,一只大鸟站立在山石上。

哀鸣山谷――“听尽满山哀鸣”,其笔墨生动,苍健浑朴,刀法道劲,圆润纯熟,独具神韵,意境深远,别有趣味。

从环保上看“劝君莫打三春鸟”,要爱护大自然和鸟类;从历史背景看,当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此方墨盒左下处有一印章“有不为斋藏墨”,经查证:林语堂大师把在台北阳明山家中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

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林语堂大师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生写了60多本书和上千篇文章。

《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于20世纪未、21世纪初分别在海峡两岸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林语堂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21种文字,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其读者遍布全球各地,影响极为广泛,在国际上享有文化使者的美誉。

他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有不为斋藏墨”印章和吴观岱花鸟画的刻铜墨盒令人遐想。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从多番经历中感悟到:收藏刻铜古玩也是危中有“机”,需要不断探索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当做到有眼力、有闲工、有缘分、有余钱、有价位、有胆量后,那令人赏心悦目,内涵文化、艺术的传世藏品,在古玩市场露面时,你才会成为它的新主人。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