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神经、肝功

[摘要]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神经、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4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3 d后,观察组经皮黄疸指数(TCB)、总胆红素(TSB)及结合胆红素(D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c)—0074—03   新生儿黄疸是目前儿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率约占50%以上,其中早产儿的发病率要更高一点[1]。

患儿在患病期间其血清胆红素含量会升高,这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在以往临床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多采用蓝光进行照射治疗,不过大量临床数据显示采用蓝关照射治疗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及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因青铜症而终止治疗[2]。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6例黄疸患儿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治疗,以探讨该方法对患儿神经、肝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4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20 d,平均年龄(8.1±2.4)d,体重2800~3600 g,平均体重(3000.3±200.4)g;对照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1~18 d,平均年龄(7.6±3.1)d,体重2750~3580 g,平均体重(2950.3±150.4)g。

两组患儿的体征、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确诊为新生儿黄疸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温及营养支持,同时对患儿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给予对照组蓝光照射进行治疗,采用蓝光治疗仪(上海跃峥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型号YZ—4C)波长为425~474 nm的蓝光,将患者的双眼与生殖器采用黑布遮挡,照射时间8 h/d, 5 d为一个疗程,但连续照射时间不可超过72 h。

给予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片/次,2次/d,将药片用温水溶解,口服,一疗程为5 d,蓝光照射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胆红素检测方法   采集静脉血2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海孚力有限公司)对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3 d的经皮黄疸指数(TCB)、总胆红素(TSB)及结合胆红素(DB)水平进行测定。

1.4神经损伤水平检测方法   抽取2 ml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 d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及β淀粉样蛋白(Aβ)进行检测,其中酶标仪为南京华东电子有限公司所生产。

1.5肝功能水平检测方法   抽取2 ml外周静脉血,对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 d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其中电化学发光仪为美国罗氏公司所生产。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新生儿黄疸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往往是由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持续升高造成其脑功能损伤而引起,远期影响可致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迟缓,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2]。

早期对患儿胆红素进行控制是防止其神经功能受损的有效方法,也是唯一方法,本研究观察组在治疗3 d后其NSE、Aβ及S100B水平均显著降低,提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保护患儿脑神经的有效方法。

黄疸患儿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加重了代谢负担,同时对患儿的肝脏也带来极大的负荷,新生儿肝功能原本就并不完全,更加对肝功能带来损害[13—14]。

本研究观察组在治疗3 d后,其ALT及AST水平明显下降,说明患儿肝功能发生很大的提高,提示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照射能够提高患儿的肝酶活性,并减少肝肠循环,同时加快胆红素,经粪便直接排出体外,既降低了患儿胆红素,又对其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1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黄疸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蓝光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保护神经,提高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群英,黎明真,聂洪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 22(4):370—372.   [2]钟晓波.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药材,2015,38(3):643—644.   [3]呼旭东,高海亮.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和相关因子检测[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6):676—679.   [4]王延玲.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医疗装备,2015,28(9):140—141.   [5]楼炜卓,张卫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10):210—211.   [6]刘镇元,赖文秀.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 26(14):3190—3191.   [7]张国华,韦红.金双歧联合茵栀黄辅助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3002—3003.   [8]盛春梅,曹芬利,沈雅萍.评价与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2015, 42(6):1241—1243.   [9]胡迅,胡荣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7):818—820.   [10]郭书霞.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8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61.   [11]姜玉玲,王玉山,祁凤茹,等.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2):110—111.   [12]侯皓.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评价与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13(6):45—47.   [13]李举,郝晓广.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1):226.   [14]周萍.探讨培菲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11):2321—2322.   [15]李勋,蔡英茂,金花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三联及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4, 33(1):100—101.   (收稿日期:2016—07—05 本文编辑:卫 轲)。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