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储蓄率的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

内容提要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各国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从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来看,除了传统的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利率等因素外,人口因素、预防性储蓄动机、宏观经济政策冲击、外部融资条件、贸易条件冲击和教育等因素储蓄率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讨论。在对众多因素的讨论中,人口结构的转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谨慎性储蓄动机)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在这两个领域内,经济学家们构建了众多的理论模型,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由于储蓄率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因此很多研究文献都致力于解释个别国家储蓄率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或者比较国别间或地区间储蓄率的高低并探究其原因。最近几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现象得到了国际经济学界更多的关注。 毕业论文

关键词 储蓄率; 生命周期模型; 谨慎性储蓄动机; 理论综述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国际经济学界对于居民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数量众多的文献中选取了代表性的文献,试图概括国际上对于储蓄率问题研究的理论进展和实证成果。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国际经济学界对于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就两个讨论最热烈的领域人口结构的转变对储蓄率影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储蓄率影响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概括国际经济学家们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储蓄率高低的成因分析和比较分析;最后一个部分总结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现象的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一; 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

毕业论文

; Loyaza, Schmidt—Hebbel, 和Servn (2000)对此前关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储蓄率的经验研究进行了总结。他们自己的跨国经验研究发现私人部门储蓄和国家储蓄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而且人均收入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比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更为显著;二是经济增长,因为增长可能直接导致储蓄增加;三是财政政策,因为财政政策对国家储蓄影响只能部分被私人储蓄的相应变化所抵消;四是养老金改革,这方面直接的短期效应取决于转型赤字的融资,而长期效应则受到劳动力市场效应的影响;五是金融自由化,一方面是利率自由化对储蓄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曾经受到信贷约束的人群现在可以享受信贷供给这一转变所造成的储蓄率的变化;六是人口因素。未成年人或老年人抚养比率的上升将会减少私人储蓄如果未成年人抚养比率上升3.5%,储蓄率将会下降1%,如果老年人抚养比率上升3.5%,储蓄率将会下降2%;六是外部借款和外部援助;七是不确定性。 毕业论文

; Edwards(1995)分析了世界经济中储蓄率决定因素,并且探讨了储蓄率何以在各国之间差别如此之大。其分析采用了36个国家从1970年到1992年的面板数据,并且区分了私人储蓄政府储蓄研究假定政府储蓄并不是完全外生的,而是取决于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诸因素。通过使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该项研究发现:(1)人均收入增长是私人储蓄政府储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2)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私人储蓄将产生负面影响;(3)在政治高度不稳定的国家中,政府储蓄往往更低;(4)更高的政府储蓄将会挤出私人储蓄,但是并不是同比例;(5)更高水平的外国储蓄(即本国经常项目余额的减少)往往和更低水平的国内储蓄率(包括私人储蓄政府储蓄)相关联,尽管减少的程度也不是同比例的;(6)金融发展程度是私人储蓄的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变量。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