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党报如何做好“三农”文章】市级党报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力量给予强力的推动。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农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市级党报更是责无旁贷。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媒体既记录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不同的时代为新闻媒体提供不同的宣传报道机遇。

当前,“三农新闻宣传又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期,这是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关系大变革大融合的历史时期。

市级党报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期,加大“三农新闻宣传力度,提高“三农新闻宣传质量,开拓“三农新闻宣传领域,创新“三农新闻宣传方法,把“三农新闻宣传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不仅可以促进新闻媒体更好实现自身发展,也是新闻媒体运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契机。

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三农宣传究竟该从哪里着手,怎样才能做好、做新、做出成效?      提高对“三农工作认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粮食总产量连年下降、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农村基础设施陈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权益屡遭侵犯等问题有待彻底解决

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既有多年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需要长期努力、多种措施并举。

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宣传三农”为己任,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在提高认识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新闻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各界人士的认识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要推动全社会关注“三农”。

新闻工作者本身首先要关注“三农”,提高对“三农工作认识,主要应该包括对“三农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三农”内部和“三农”外部同时想办法的认识

提高全社会对“三农工作认识,包括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对农业农村农民现状的认识,对农民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国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认识等等。

强化为农服务的自觉性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政策、靠科技,也要靠信息。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作用更加明显。

家庭承包经营制实行以来,如何实现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衔接,一直是个问题。

农民不知道种什么的同时,市民也不知道吃什么,因为农产品市场空前活跃,人们要吃得有滋有味且有益健康,各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等,名目繁多,难以搞清。

人们特别需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最主要的功能,新闻媒体为“三农”服务,主要应该包括政策信息服务、经济科技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信息服务和健康生活服务等。

政策和科技信息也需要通过媒体传播到农村农民中去。

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把“三农”方面的信息传递到全社会,以引起决策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一种服务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要。

因为“三农新闻宣传实际上有两个层次,即“三农”内部层次和“三农”外部层次。

在“三农”内部层次,新闻宣传主要解决信息服务问题,外部主要解决为“三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问题。

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主要在“三农”以外,大的宏观环境的改观,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把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作为落脚点      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是“三农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三农新闻宣传的落脚点。

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他们的正当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

新闻媒体的力量来自它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维护社会公正是新闻媒体的天职。

农民说话,维护农民权益,呼吁全社会平等、公正对待农民,城市党报义不容辞。

农民权益包括经济权益、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利。

农民的经济权益最主要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权以及合法劳动获得报酬的权益,农民的民主权利主要是在农村社区内部的选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农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是农民的国民待遇以及这个群体在国家决策中所处的位势。

具体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好的问题      做好“三农新闻宣传,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人们常说,带着感情才能做好“三农工作,做好“三农宣传工作,同样需要带着感情。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农民的命运视而不见毫不关心的人,能够写出有感染力、能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新闻作品来。

农民工工资和待遇问题,经过众多新闻媒体的持续关注和大量报道,引起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公众的关注,终于在2004年的春节前,带来兑现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待遇的热潮,并带来一系列建立保障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讨论。

这是新闻媒体在推动“三农”问题解决当中的成功之举,体现出新闻媒体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力量,而媒体的力量是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广泛的人文关怀为前提的。

二是要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实践和创追   很多新闻工作者一直非常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创造,写出了不少有价值有分量的新闻作品。

但是客观地说,以往的新闻报道,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变化宣传较多,对农民的创造关注不够。

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农民在实践中的创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等都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农民都在进行着新的创造,关键是要发现它、挖掘它。

新闻工作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农民是实践的主体,农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是“三农”新闻的不竭源泉。

农村去,到农民中去,与农民农村干部交朋友,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什么事情使他们高兴、什么事情让他们发愁。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更多新闻线索,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是要舍得拿出版面宣传三农”问题   要及时、全面、突出地“照转”、“受权发布”中央及省市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二是舍得下工夫解读政策,引导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解读又分直解和活解。

直解就是进行理论、法规、政策辅导,像新华社的“法规解读”那样集中、详细地分解。

更重要的是活解,即抓住学习、贯彻、执行中的难点,生动活泼地解疑释惑,增强 新闻的解释性和服务性。

或直接回答读者问题,或推出正面典型,或讨论争议问题,或纠正错误偏向。

同时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做好结合宣传文章,推动“三农”政策的贯彻执行。

四是要有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农宣传面广线长,难度较大。

在大农业领域、宏观层次上,有农业、林业、水利甚至包括气象、电力、机械、金融,保险等,中观层次上,有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资、贮藏、运输业等・微观层次上,有粮食、棉花、油料、肉蛋奶鱼以及瓜果蔬菜茶叶等。

农村领域,除了农业、乡镇企业等经济内容,也有乡村政治、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内容。

农民领域,内容则更宽泛了,在当今的中国,农民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身份。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

把中国的“三农”问题弄通吃透非常不容易,有很多“三农”战线上的干部、专家,穷其一生致力于研究或解决其中的一两个问题。

搞“三农”报道,要比从事其他方面的报道复杂得多、费心费力得多。

况且农村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不高,到农村采访避免不了吃苦受累。

所以,搞“三农宣传没有点吃亏吃苦的准备,没有点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真正提高了对“三农工作认识,勇于为“三农”说话,加强为“三农”服务,带着感情去从事“三农新闻宣传工作,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创造,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三农宣传工作,城市党报的“三农宣传就能有所作为,开创出新局面。

iPad引发纸媒突围猜想      4月5日,iPad如期而至,在美国的苹果专卖店开始发售。

两天工夫,中国大陆已经有人拿到7这款产品。

在苹果推出iPad的同时,山寨版也被放到了柜台里。

山寨iPad似乎物美价廉。

比如一款名为台硕J10的山寨iPad采用了Intel Atom N450处理器+NM10芯片组、10.1英寸LCD、1GB的DDR,2内存、520GB的SATA硬盘、3300mAh电池,规格为290mm×150mm×18mm、0.9kg,并加装蓝牙、网络摄像头、WlFi、3G模块。

与采用1GHzA4处理器、16GB/32GB/64GB的正品iPad相比,性能似乎更胜一筹。

山寨iPad在规避了侵权风险后,跟iPad有九成相像。

外观和配置,远不是苹果追求的对象。

iPad最精髓的地方,是在这个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商店。

号称拥有十万种应用程序的AppStore,每天都有新的开发者加入新的程序。

即便在外表上惟妙惟肖,但六耳猕猴跟孙悟空有本质的区别,唐僧牢牢控制着悟空头上那道紧箍,就如乔布斯控制着AppStore一样,乔布斯利用这个紧箍让iPad变成一个聚宝盆。

苹果最出色的地方正是山寨厂商无法模仿的。

苹果表示,在iPad上市的第一天,在美国售出了 30万部,用户下载了超过100万个应用,并使用iBooks下栽了超过25万本电子书。

分析师认为iPad上市后更多的创新性应用将被开发出来。

iBook不但是乔布斯新的赚钱机器,也让很多传统出版商看到曙光。

iPad能不能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收入,还得看中国独特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雅虎、谷歌纷纷败北,版权意识更为薄弱。

纸媒和图书能否在网络时代成功突围,平板电脑是不是救世主,一切还得未来说话。

(王超/中国青年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