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无一物 也要放下着

上次曾以“常令此心在无物处”为题,引用陈献章养生格言,希望老人们放下心中的杂念,不要形成执念,即固执地把心放在某一事物上,比如儿女啦、以前的恩怨啦,等等,专心过好眼下的每一天(见本刊今年4期卷首)。

刊出之后,总觉得言犹未尽,尤其是读到陈献章上面的这一段话,联想到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更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毕业论文网   人心中关注的事物,其实可以分为外物内物两种。

儿女、钱财、地位、恩怨等等即是外物,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养生求长寿,理当放下

但是人即使老了,也不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何况如今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多彩。

这就产生了老人们个人的内在需求,或者是马斯洛所说的在满足了生存、安全之后更高级的需求,比如受人尊重、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等。

从关注外物到关注自己内在的需求,这无疑是个进步。

但是若执着于此,也会谬之千里。

陈献章说,人心中只要留有一物,就会妨碍学业的进步。

例如学子,应当摈弃杂念,专注学业;但若过分执着,念念于兹,便是有累之心。

这些年来,学子们由于学业上的争胜之心、嫉妒之心,既害别人也害自己的事例并不鲜见。

老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也不是坏事,但千万不要将这些需求执着于心。

比如说需要受人尊重,但一些老年人上了公交车一时没人给让座,就是不受人尊重了吗?倘若迁怒于年轻人,更不应该。

还有前些时候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与周围居民的纠纷,你有健身养生需求,但别人也有安静居住的权利,你总不能把自己的需求置于别人的权利之上吧?惹起争端来,恼怒生气,岂非与健康养生需求背道而驰?   严阳尊者曾问赵州和尚,修行到心中无一物的时候该怎么办。

赵州说:“放下着。

”尊者感觉奇怪:“已经无一物了,还放下什么呢?”赵州答:“放不下的话就担起来吧!”可见即使心中无一物,如果抱着这个境界不放,仍然是不得解脱。

陈献章告诫他的学生,圣贤心很宽大,好像空无一物,但外界的信息一来,就会有反应;没有相应的刺激呢,就不会有反应

反过来说,心中若有执念,不论是外物还是内物,都会影响你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做出有悖于原本需求反应

所以说,心中无一物,也要放下着!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