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心肌纤维化23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EMF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断、治疗经过。结果EMF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17例(73.91%),心悸13例(56.52%),胸闷12例(52.17%),颈静脉怒张13例(56.52%),肝大14例(60.67%),下肢水肿14例(60.67%)。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15例(65.22%),其次为房颤(30.43%)、左右心房肥大(21.74%)。胸片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19例(82.61%)。23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确诊19例(82.61%),心脏磁共振确诊4例(17.39%),心导管检查确诊2例(8.70%),心血管造影确诊9例(39.13%),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7例(30.44%)。结论EMF患者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检查、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检查,可确立诊断。

【关键词】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ndomyocardial Fibrosis,EM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脏病。属于限制型或闭塞型心肌病的范畴,多见于非洲热带地区,我国比较少见,广西属于亚热带地区,有散发病例。因为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临床上误诊较多,现就23例EM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提高对EMF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0年11月~2009年9月收治EMF患者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5~72岁,平均40.2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38个月。患者中22例广西籍、1例广东籍。农民12例,工人5例,干部3例,学生1例,2例无业。

1.2诊断依据诊断标准:①临床具有原因不明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包压塞征象者;②特殊检查显示右和(或)左室心内膜心肌形态学有本病典型改变者;③心内膜心肌活检和(或)手术探查和(或)尸检证实者[1]。全部病例均经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心脏片、超声心动图(UCG)等检查。部分患者曾做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心脏磁共振(。

CMR)、心内膜心肌活检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率用百分数表示。

2结果。

2.1临床表现见表1。EMF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右心功能不全尤为突出。

2.2心电图表现见表2。心电图表现中以ST 段改变较多,而ST 段改变中又以T波低平或倒置多见。心律失常中以房颤多见。

2.3胸部X线检查结果心脏扩大19例(82.61%),心胸比值为(0.65±0.079)。胸腔积液7例(30.43%)。

表1EMF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例数发生率(%)胸闷1252.17胸痛28.70咳嗽521.74气促1773.91心悸1356.52颈静脉怒张1356.52肝大1460.67胸腔积液730.43腹水313.04下肢水肿1460.67腹胀28.70。

表2EMF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表现n发生率(%)房颤730.43左、右心房肥大521.74T波低平或倒置1565.22。

房性期前收缩28.7室性期前收缩28.7心房扑动14.35传导阻滞313.04。

2.4UCG测定值见表3。  23例患者均行UCG检查确诊者19例(82.61%),主要表现为心内膜增厚、钙化。其中右室型10例(52.18%),双室型7例(13.04%),左室型2例(8.70%)。合并二尖瓣和(或)三尖瓣中、重度返流10例(43.48%),心包积液2例(8.70%),附壁血栓1例(4.35%)。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6.38±0.11)%。

表3EMF的UCG测量值与正常值对照(单位:mm,±s)。

观测指标UCG测量值正常值左房内径38.60±8.21≤40右房内径56.50±9.23≤30。

室间隔厚度11.58±3.159~11左室舒张末内径45.56±9.80≤50右室舒张末内径28.56±7.97≤20左室后壁厚度11.32±2.739~11。

2.5CMR检查所见  CMR确诊者4例(17.39%)。其中右室流入道狭小,室壁不规则,边缘毛躁,心尖变钝,流出道中下部室间隔增厚,上部扩张1例。心尖部向下膨隆,右室肌小梁存在1例。右房扩大,右心室壁变薄,心脏缩小,心尖闭塞,左房室正常1例。左右心房增大,心尖变短,二、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