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技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口腔修复医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学科,涉及学科众多,与口腔组织学、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密切关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修复方法和技术

二十世纪的修复的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人工种植技术;激光在口腔修复的应用铸钦技术精密铸造技术烤瓷、铸瓷技术、全瓷技术等。

这些深刻影响到口腔修复学的发展。

本文就其中部分新技术作一介绍。

1颞下颌关节(TMJ)方面的研究 从有限元分析方法被列入口腔修复领域以来,国外学者在尸体上建立了TMJ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应力分析,TMJ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应用于临床。

国内学者利用TMJ螺旋CT、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三维有限元分析相结合方法,率先在活体基础上建立了正常及病损的TMJ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从而开展了下颌关节在各种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行为分析和研究。

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后骨密度及力学性能变化、咀嚼肌酶组织化学特征变化的研究方面,姚军等得出以下结论:①两种髁突骨折(横、纵折)中,纵折引起髁突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明显;②两种骨折类型对咀嚼肌酶组织化学变化无明显变化。

此类研究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病因及诊断有重要价值。

冯海兰等对下颌侧方运动轨迹的研究提出新的理论,认为以往采用的切点运动轨迹,尚不足以反映下颌整体侧移情况,不能完全作为评价髁突运动状态的方法。

叶少波等的K52R型下颌运动轨迹仪的联机和软件开发,其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可维护性。

2固定修复 目前,国内口腔修复领域里固定修复比例在迅速增加,能集中反映目前学术水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桩—核—冠系列修复残根、残冠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修复手段。

通过对桩、核的长短、形状、直径的变化对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桩核冠系列修复后牙体组织抗折力的研究等,对保存牙齿,提高修复质量提供了依据。

2.2 对全冠边缘位置(止于龈上、平齐龈缘、止于龈下)集中提出如下观点:①Gardner认为,选择全冠边缘位置时应考虑四个因素,即牙周状况、美观、固位及边缘应放在健康的牙体组织上。

边缘的密合性比边缘位置对牙龈健康的影响更大。

③前牙冠边缘止于龈下是许可的。

④后牙冠边缘只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边缘的位置在任何部位均可。

以上四种观点各有优缺点,其中以平齐龈缘为最好。

因为平齐龈缘时,既美观,固位力也好,对牙周组织损伤很少。

2.3 在金属烤瓷修复方面,除对修复效果与质量的重视外,更加注重修复美。

如改良颈缘设计,用测色仪进行科学比色、配色;牙冠、牙列形状的三维重建为修复体的CAD/CAM提供了数学模型。

另外,通过对带模整体铸造固定桥与脱模铸造的精度比较显示,带模铸造术的精度优于脱模铸造术,可免去焊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3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研究方面,张富强等对远中牙合支托、近中牙合支托、套筒冠义齿三种设计对比作了分析,指出了远中牙合支托基牙支持组织的健康不利,长期使用可致基牙牙周组织创伤,基托下支持组织萎缩,义齿翘动,以致缺牙区邻近天然牙再丧生;近中牙合支托,可减少游离端基托翘动,保持基牙支持组织健康,但仍不能充分分散牙合力。

套筒冠义齿就位后与基牙密合,形成整体,可防翘,且有利于缺牙区软硬组织健康。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