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让幸福再飞一会儿

他还是那个充满了雄性荷尔蒙魅力的男人,只是明显比以前柔和、通达、幽默了。

毕业论文网      回首硝烟散去的贺岁档,陈凯歌依然沉醉在历史中悲天悯人,冯小刚还是变着法儿卖广告边笑边赚,未料异军突起姜文的一记“回马枪”,很给力地用一部黑色喜剧掳获影界内外拥趸,即刻锁定战局,连冯小刚也直呼“醒了!姜文的时代即将到来。

”现如今,“让XX再飞一会儿”的除了子弹,已无所不有,而对于姜文自己,相信只有“让幸福再飞一会儿……”最堪应景。

姜文的心中,艺术创作的份量终究要高于商业票房    “太阳再次升起”   姜文怀揣子弹霸气地回来了,在一片叫好声中,姜文的世界太阳再次升起,阴霾过后,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外界的解读中,《阳光灿烂的日子》给姜文带来了成功;《鬼子来了》让姜文遭受了挫折;《太阳再次升起》使姜文撞到了南墙;《让子弹飞》把姜文推上了浪尖,而这也大致标记了姜文作为导演的17年。

1980年,姜文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时,已经历过前一年北京电影学院考试落榜的挫折。

塞翁失马,如果当年的姜文是从电影学院走出来,也许迷恋更多的会是色彩和画面而不是戏剧和表演。

1994年,31岁的姜文首执导筒即技惊四座,《阳光灿烂的日子》由姜文亲自编剧,所以后来大家认同这就是姜文的自传体小说也不无道理,而影片所得到的奖项及造成的影响令原著作者王朔也对姜文佩服不已。

“我是学戏剧的,相对于摄影和美术这些技术专业来说,剧本底子和戏剧的构成对我来说自然更拿手,也是我最迷恋的。

”戏剧表演之于姜文,正如摄影之于张艺谋、美工之于冯小刚一样,既是他们最热爱的,也是在自己的影片中最能体现个人风格的部分。

但是,《子弹》所创造的再次辉煌,离《阳光》却已经整整17个年头,其间,《鬼子来了》国外获奖却未获国内公映,无疑极大地摧毁了姜文的信心和雄心,以至于在导演这条路上他暂时停下了脚步……直到2007年,两部戏的剧本同时放在姜文的书桌前令他爱不释手,让一贯擅于决断的他也为了“先拍哪一部”犹豫纠结,这便是后来的《太阳再次升起》和《让子弹飞》。

“120分钟的电影,修改剧本的时间就用了两年多,创作人员前后换了六茬儿,写台词的编剧年龄段横跨了四十年……”本以为姜文的这一串数字是想说明自己的偏爱和《子弹》的来之不易,“可你知道吗,作为一个导演,和《太阳》比起来,拍《子弹》要简单得多。

”没错,姜文的心中,艺术创作的份量终究要高于商业票房,在他看来,《太阳》的票房冷遇和《子弹》的成功爆棚之间,更应是一个关于莎士比亚和卓别林的思考。

即便如此,《子弹》也不是因为《太阳》而转型,“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让子弹飞》是部大众口味的商业片。

在艺术和票房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吃不到熊掌,也要挑最大个儿的鱼。

”      《让子弹飞》的全国首映姜文一场也没落下,在观众一浪又一浪的欢呼声中,姜文深受感染并许诺“《子弹3》再见!”(因为“让子弹飞没有2”),看来,外界的解读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姜文的世界太阳再次升起,未来会有更多的辉煌。

即便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可还是有一个最重要的人压根儿就没把姜文的作品当回事儿      “瞧这一家子”      除了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姜文在艺术基因和背景上没占到多少“便宜”。

可瞧现在的这一家子,除了低调不爱露脸儿的妈妈和妹妹,家里人几乎都在姜文的影片里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

头一个儿就要数他的“票友”老爸了,姜文导演的第一部片子他和老伴儿只去探班没敢掺合。

第一次上镜机会是赶上抗日题材《鬼子来了》,老爷子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遂自荐身兼演员和顾问,很是过了一把“触电”的瘾。

只可惜最后导演儿子根据剧情需要“无情地”剪掉了老爸的所有镜头,“电”是触了,脸没露成。

老爷子没气馁,接下来在姜文的作品中多多少少都会考虑一下这个“家属需求”,但是背过身儿,姜文会一本正经地说,“没关系,拍了再剪呗。

”      弟弟姜武身上少了一份姜文的霸气和威武,显得憨厚老实,演员路也一直走得平凡踏实,让人觉得他们的名字是不是起反了,而生活中的他们除此之外,都很像。

姜武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和哥哥多合作,这下也遂了心愿,《子弹》里姜武可过足了和哥哥演对手戏的瘾,倒不是姜文给他安排的戏份多,而是每场戏都必须重复拍摄至少40遍才能过姜文的关。

姜武毫无怨言,因为连老戏骨周润发和葛优的“待遇”都完全一样,可见姜文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还真是“童叟无欺”。

其实作为演员,姜文自己的“戏瘾”也很大,只是圈里能请得动“姜大爷”的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能吸引他眼球的剧本,比如当年的《寻枪》――在那之前,陆川还只是个怀才不遇的编剧,想请姜文出演自己剧本也被别人揶揄成“痴人说梦”。

而这个梦就在姜文看完了被辗转送来的《寻枪》剧本后,实现了。

但也因此,拍摄现场就“谁听谁的”这一问题经常展开“激烈讨论”,“跟姜文合作非常痛苦,那时我血气方刚,觉得这是我的本子就拼命抗争,有时是一败涂地,有时能攻个一城半池,”陆川的回忆中充满感慨,“但的确是姜文让我感受了一回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制作,他特别强调制作精良和尊重演员,这种概念使我终生受益。

”      但最让姜文郁闷的是,即便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可还是有一个最重要的人压根儿就没把姜文的作品当回事儿,她更喜欢看的是《大宅门》,她最喜欢的演员是王志文,她也从不过问姜文的得失成败,而只关心片场是否太冷太热,姜文是否冻着饿着……这就是姜文最爱的妈妈,“有时想想这样也好,如果在外面事儿没做好,回来在她这儿不会感到一点压力。

”是啊,再“爷们儿”的硬汉也是需要避风港的。

周韵眨了眨大眼,“为什么就要是我担心他?在家里是他更担心我!”      “阳光灿烂的日子”      “他还是那个充满了雄性荷尔蒙魅力的男人,只是明显比以前柔和、通达、幽默了。

或许是源于内心的幸福感,这对姜文来说尤为难得,他是一个幸福点极高的男人,他的思想和品味使他无法容忍自己流于世俗。

”一位多年关注姜文的记者如是说。

所幸,在生活中爱人周韵和他们的“三只小郎”便是姜文触手可得的幸福源泉。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超有性格的姜文找的老婆也超有个性:姜文会用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来向记者表达自己的抵触情绪,而周韵则是会用同样简短精炼的肯定句来表示毋庸置疑。

在《金婚风雨情》发布现场,记者趁姜文没在时发问周韵会不会担心这个“万人迷”老公,周韵眨了眨大眼,“为什么就要是我担心他?在家里是他更担心我!”浑然姜文之风!其实生活中的他们,从里到外有着更多的契合――同是中戏的师兄妹,同一个老师的门下;夫妻俩都喜欢黑色T恤衫搭配牛仔裤的随意装扮,虽没太灵敏的时尚嗅觉却自成一派风格;俩人都是真诚率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姜文“语不惊人死不休”,周韵第一个银幕形象就反串了剃光头的小和尚……也许正是那么多的相似注定了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如今,“双子绕膝”的姜文会经常显露出自己柔软的一面,他会在访问谈话中突然插上一句,“你有孩子吗?孩子真好……以后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让人诧异:难道那么优秀的编剧也找不到足够好的辞令,来形容自己作为父亲的幸福和满足吗!“他给孩子的只有宠爱,管教都是我的事儿,”周韵的话语间不是抱怨,“现在我还离不开孩子,有喜欢的剧本肯定也是以家庭和支持老公为主。

”依然还是满满的幸福

其实无论头顶多少光环,在她的身边姜文就只是丈夫的角色,“不仅是因为他真的热爱这一行,说白了现在我们这一家也需要很大开销。

周韵姜文的复出加上了最真实的注解,虽然好像不怎么合乎这个圈子的“套路”,但的确和姜文的风范很搭。

不知是否因此,再看到玩命工作的姜文,会徒然生出几分温暖,一个为家和责任而奋斗的爷们儿、为爱和生活而认真的男人,是会更令人心生敬意的吧!      问答:   《BLOOM》:你好像很乐于自编自导自演的工作方式,以后会不会逐渐偏重于导演的工作?最近有什么新的工作计划吗?   姜文:我肯定不会只做导演

我觉得导演并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当然,这也仅仅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导演要管很多事,所以一个作品最后成功了就会全记在这一个人身上,其实呢,这是一个团队、很多人的成绩,如果把这个导演拿到太阳下看清楚,也可能就什么都不是!我特别怕自己也被划到那个行列里,起码编剧和表演还是需要真功夫的,骗不了人。

现在《子弹》告一段落,前段时间就接下了《关云长》里的曹操,麦兆辉和庄文强是一个不错的团队,在对曹操这个人物特点的刻画上我们有很多共识。

《BLOOM》: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好像你已经完成了成功男人的使命,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吧?   姜文:人在真正感到幸福的时候是想不到这两个字的,如果你想到“啊,我真幸福”的时候,其实那段幸福感已经结束,你已经清醒、理性了。

所以,呵呵,你还是别提醒别人,由着人家自己享受幸福感多好。

(“让幸福再飞一会儿?”)接得好!在点儿上。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