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二)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二)。

人类皮肤伤口愈合主要是依靠伤区修复过程,而不是靠再生过程。人类伤区基本上都是以瘢痕形式修复(译者注:只有胎儿时期的某一阶段的伤口可以出现无瘢痕修复),而且皮肤伤口瘢痕愈合除有表皮层的覆盖外,成纤维细胞引发的瘢痕修复主要组织结构成分是以细胞外基质为主的纤维性组织,而缺乏毛囊、皮脂腺或其他皮肤附件的组织。作者发现,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是来自两个不相同的细胞系,它们具有不同的细胞性标记物,且有不相同的功能。而人类伤口修复功能主要来自真皮网状层的成纤维细胞,而非真皮乳头层的成纤维细胞,这是这种修复缺乏皮肤附件的原因。据此推论,如果对在处于创伤早期的伤区找到一种能刺激真皮乳头层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而介入创伤修复过程的方法,或许能获得无瘢痕愈合,并可能是具有皮肤附件结构的理想的伤口修复。   1.1乳头真皮网状真皮真皮中有非细胞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细胞外基质,乳头层很薄,处于表皮、真皮联合处的下方;网状层有厚而粗的结缔组织。但乳头层比网状层含有更多量的成纤维细胞,而且乳头层的成纤维细胞有更强的生物活性。真皮内包含有胶原、糖蛋白、蛋白聚糖和弹力纤维。Ⅰ型胶原占70%。正常成人皮肤真皮中Ⅰ:Ⅲ胶原比为4:1,而新生儿真皮中的Ⅰ:Ⅲ胶原比为1:1。受伤后真皮中的Ⅲ型胶原比值升高。Ⅰ:Ⅲ胶原比类似新生儿的1:1。弹力纤维见于真皮网状层,而在乳头层中则查不出。真皮中的两种成纤维细胞不同的特性与皮肤伤后的愈合有密切关系。   1.2修复愈合与再生性愈合:人类皮肤伤口修复除胎儿早期可能出现无瘢痕愈合外,都是以瘢痕愈合而告终。修复伤区组织中不含有毛囊、皮质腺、汗腺等皮肤附件瘢痕组织光滑、干燥,此种修复称之谓重修性愈合;与哺乳类动物不相同,某些低等动物,如蝾螈(newt)被切除肢体后可重新生长出一个新的肢体,此种修复称之谓再生性修复。   1.3真皮乳头层的成纤维细胞网状层的成纤维细胞来源于两个不同的细胞系(lineages):乳头层的成纤维细胞能调节毛发和皮肤附件的生长;而网状层的成纤维细胞称为the hypodermis,不具有上述功能。通本文由收集整理过对鼠的皮肤的研究查明,皮肤中有19种成纤维细胞标志性(FB markers)抗體存在。两种成纤维细胞系的标志抗体在出生两天的鼠上可查出,发现,血小板源因子受体在各阶段都可发现,而在真皮乳头层成纤维细胞中,只有(集聚分化26)cluster DPP4和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呈现,而干细胞抗体1(Ly6a)则为阴性。与之相反,FB CD26和BLIMP呈阴性,而Scal呈现阳性。另外DLK1(deltalike homologue 1)在网状层呈阳性、而在乳头层呈阴性。以上两种发现成纤维细胞的差异与人类皮肤有相似性。研究表明,两种来源系不同的成纤维细胞两和不同的特性,影响人伤愈的结果,如果能启动乳头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参与伤区修复,有可能获得无瘢痕性的修复,并且修复伤区可能具有毛发和皮肤附件的理想修复。   [译者注:在瘢痕研究中,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公认。实际上,表皮层对瘢痕增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对此曾有专题研究。对于同在真皮中有两种功能差异的成纤维细胞,这种差异影响了皮肤伤区修复的效果。这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并不多见。我在我研究所苏映军教授帮助下查到了2017年刊出的全文。并摘译于此,供各位同仁参阅,特别是研究创伤修复瘢痕研究的专家们。正如原作者设想的那样,如果能调动真皮乳头层的成纤维细胞介入到伤口修复的流程中,可能获得类似胎儿早期那种无瘢痕修复愈合,这的确是一种十分良好的假设。为此将苏映军教授查阅的另一篇资料介绍给各位读者。] [摘译自Dermatol Clin.2017,35:95—100]   2局部应用冷冻的具有活性的羊膜微粒通过改善局部环境能促进糖尿病鼠的伤口愈合   大约有25%的糠尿病患者有可能引发下肢溃疡,严重者可能有7%~20%面临截肢的风险!因此,防治不良后果成为重要的课题。作者进行了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在糖尿病鼠的模式型上,将冷冻的新鲜羊膜微粒(300~600m)经解冻后,应用于创面上。经各种客观检测,证实:解冻后的新鲜羊膜微粒具有很高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能加速伤口愈合。其主要机制是:它能分泌出一些生长因子、炎性因子和趋化性因子。通过这些生物性介质,调节巨噬细胞的迁移,激活并招集CD34+祖细胞,并促进血管的新生。加之,这些冷冻的新鲜羊膜微粒可以在真皮组织中长久停留,成为组织修复的良好支架。研究表明:冷冻的新鲜羊膜微粒可作为真皮的替代物,引发一系列促进伤口修复的功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及其他慢性伤口愈合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