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种植园

一位幼儿教师在日记中写道:午餐后,我带领孩子来到种植园,一个幼儿好奇地把小青菜拔了出来。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知道“小青菜离开了土壤妈妈,它就活不成了。我们千万不能拔地上种植的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这种教育,可以培养幼儿不破坏大自然的品性。

了解自然从行动开始。

情感种植园,引进生态观以深化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确,我们迫切需要树立生态观,形成生态意识,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中。

观念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保健、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异常丰富,因此,学习和借鉴就显得尤其重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幼儿教育教学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把环保知识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小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如《大树逃跑了》《小树叶》《水变干净了》,使幼儿园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生态课堂实例。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森林学校”也开学了。小鸟、小兔、小松鼠、小猴一早就来到学校。他们在讨论一个问题:“今天,老师要教给我们什么呢?”“铃、铃、铃”上课铃响了,大家赶快坐好。老师走进教室,微笑着看着大家,“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春天!”“那么,你们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听到老师提出问题,大家都开动脑筋想了起来。这是一堂生态课堂:

小鸟第一个举手:“我眼中春天是美丽的。我从天空飞过,看到树木,草地都变绿了,各种颜色的花也都开了,漂亮极了。”小兔发言说:“我眼中春天是温暖的。看!我们大家都脱去了棉衣,换上五颜六色的春装,多精神!”接着小松鼠说:“我眼中春天是香香的,到处飘着花的味道,连小草,泥土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眼中春天还是温润的,毛毛细雨飘落下来,滋润了大地,把大自然冲刷的干干净净。”小猴说:“我眼中春天是快乐的。到郊外春游,在柔软碧绿的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多有趣。”老师听了大家的回答很高兴, “看来,生活中的你们已经是爱观察、热爱思考的好孩子了。”。

小故事大营养。

教育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观点,而是从幼教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的观念,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持续。上世纪80年代初,诸多幼教工作者试图将多门学科综合起来教学,以减轻教师和幼儿的负担。从那时开始,课程研究融合了我国幼教先驱者的思想与西方幼教理论,从而开始接触人类发展生态学,并有专家提出“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的观点。可以说,这种观念的更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儿童教育观的一大进步。另外,在创建园本课程上,幼教改革成果日益增多,使得大量幼教工作者因忙于“追新”陷入困惑,从而脱离了园本实际。教师应有与学生同成长的一片“种植园”。

有这样一节教学设计:小象经过窗口的时候,小猫正在火炉上烤着小桔子。“咦,可以给我尝尝吗?”小象好奇地趴在窗台上问道。“当然可以。”小猫爽快地答应着,剥了一个冒着热气的桔子小象。“烤过之后的桔子味道很不错呢!”小象吃完了桔子后称赞道,“总觉得冬天吃的东西都应该热呼呼的,而且桔子烤过之后,味道有点像小时候吃母亲的奶汁。”“嗯嗯,你说的没错。那可是童年的味道哟……”小故事大营养。用亲情构建幼儿教育生态系统,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也是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精神力量。幼儿教育要在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就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积极主动地自我营养。

用“种植园”的方式,将幼儿园建成一个教育生态系统。具体地说,将课程教育与园务管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能随时有选择地接纳外界的信息。这一点说明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来自于教育者中的教师的智慧。

(作者系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种植园情感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