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与博斯普鲁斯海峡航行记】

我曾从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走过四季,无论是阳春还是酷冬,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在我这个航海人脑海里,都是一幅春光秋色。   第一次穿行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恰是三九严寒。但船一进入爱琴海就让你有”春江水暖”之感。这倒不全在于气温之高低,而是这里的海况岛景真是把“春天”移到你面前。蓝茵茵的海水在微波中透出晶莹的柔和色,郁郁葱葱的千姿百态的海岛,一路散发出盎然春意,你会觉着像航行在明媚的春天或清秋。   船在晨光熹微中缓缓驶近峡口。这里已是北纬40度,比“春风不渡玉门关”的玉门还略高半个纬度。可不论白色防波堤前似易水萧萧的烟波,还是远处埃杰阿巴德山岛上那肃默的枝叶,都无寒意沁人之感。   东升的旭日给峡水镀了一层晃闪的霞光,也驱退了留守在水岸间的氤氲。呈东西流向的峡口,是由北边的Seddulbahir突岸与南部Kum Kale Bumu(库姆卡莱)向北突出的尖角形成。当目光从吸引你的库姆卡莱镇的街景与城堡,掠到北面Helles(海勒斯角)上矗立的白色断垣残垒, 会牵引你穿越时空的思绪――那些古代的罗马人、土耳其苏丹、奥斯曼突厥人,他们曾在这里有过什么故事呢?而矗立在Seddulbahir岸上的那座白色肃默的纪念塔,想必是对一战时土军大败强攻峡口的英法联军这一战绩的彪炳;不过,这也是14万丧命于峡口前的英军的一座“墓碑”。   从船接近峡口起,两岸的古迹就让你眼球忙不迭地移动。无论这镇上的特若伊遗迹,还是海勒斯角的残垣,既是景观,又让人感慨其沧桑之变。    船一驶过立于1.3公里宽的峡口北侧的白色灯塔,在引水的引领下开始了达达尼尔海峡航行。   峡水自西南而东北缓缓流淌,比有急涨骤落的浦江,流水分外显出从容。左右一水之隔的欧亚两岸,虽同属一个“母亲”,其差异不仅体现在“城乡”层面上,在风貌上尤为显著。属于欧界的北岸,在连绵的丘岩峭壁中闪现的城镇村落,一幅欧化色彩。也间或跃出的白色的残堡寺庙古道,虽然与随后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所见相比,欠缺完整与恢宏,亦有一种古道昏鸦、雄关戈壁的苍凉与壮丽;而属于亚洲版图的南岸,一片农田原野和低矮的小城镇,是一幅临水有街市、城边见桑麻的田园乡情。   船上行约16公里,一艘办联检手续的小艇,从一个叫Kanlidere Burnu镇的岸边驶出。向进口的航船一艘艘靠过去,为各轮办理通关手续。这有如江浙乌篷船似的小艇一靠上我轮船舷,守候的事务长就携着船舶各类证书,外加两条万宝路或几瓶白兰地从绳梯下到小艇,两岸景观在闲庭信步中悠然落入眼帘。只见欧岸的山岩中,有一些完整的或残缺的古建筑婉似附在岩壁上的“壁画”,山丘上一条出没不定的灰白公路引领你的目光从山岩与树木中贯穿古今的建筑和丘野;亚岸那略显陈旧的镇街,背后看不清是庄稼还是荒野,也夹着树丛的风貌,散发着平静生活的气息。   然后船又加速。不多时,只见前方的绿岸阻断了流水,到了岸头转向何处呢?首次过峡,心里有些茫然。原来这是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Canakkale(恰纳卡莱),峡水在这里收缩,成为达达尼尔海峡中最窄之处,又向西北猛然一个大转向,形成一险要航段。但这恰纳卡莱与隔水相望的凯利巴赫都是此峡内的重要港口,只见沿岸小船密集,往来大船谨慎进出,给矗立诸多古堡的两岸,渗入了现代气氛。   过了恰纳卡莱,行约五六公里,峡水又呈几乎90度的右转,再径直奔向马尔马拉海。至此,全长65公里的达达尼尔海峡已有1/2退到船尾后了。到了Gallipdi(盖利博卢),就见前方一片浩荡的水面,让你陡然有高峡出平湖之感,这就是以“海”相称的马尔马拉了。这马尔马拉海整个呈东西向横卧在欧亚大陆之间,长达117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船若行驶在”海”中央,那是四顾茫茫,水天一色,确如行在汪洋大海一样。不过笔者六次航经此海,且在不同季节,不要说没遇到白浪滔天,即便让船哼哼摇篮曲的波浪也未兴起,这真是上天赐给土耳其人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内海。   有一次夏季过峡,要挂靠一个叫“Martas”的港。这个在地图上也难找到的小港,就在马尔马拉海欧岸一侧,距伊士坦布尔约2小时航程。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极其难得的近岸航行机遇。引水探着头察看经过的一处处林木茂密的丘岸,辨认这被绿色掩盖的凹凸岸中哪儿是Martas。这一片保持着原生态的碧水茂叶,本身就是一幅诱人的景观。船在边行边寻中己来到海图上印着引水标记之处,又费了一番判断,终于在一处凸岸的一侧认定是“Martas”。举望远镜细看,那隐在绿丛中的岸堤,与远处一片郁郁葱葱的山丘,除了岸景外,这儿的自然水深也令人称羡,我轮可是一艘载着小麦的七万多吨大船呀,竟然无需候潮,就能直接靠泊。   这个能容两艘大船的码头,背临一片田野。越过草深齐膝的田野,是一条自西而东的整洁大道,大道面对远处连绵山峦。在这片空旷开阔的天地间,野草绿树,青山闲云,让人心旷神怡。沿野地东行,就见几户农舍错落而立,也有独幢的花园式洋房。在鸡犬相闻的门前树下,牵着一二闲静的奶牛,一派自然平和的农家气息直沁心怀。   时值夏日当头,虽一路上坡下坡的行走,也不觉燥热。心想,这倒真是个避暑胜地。来到一条弧形短街,这是小镇的“南京路”了,但既不车水马龙;也不噪噪嚷嚷,人们平静地来去,平静地交易。最显人气的是几家茶座。日薄远山后,居民们三三二二聚到这里,一杯茶,聊聊天。我忽然想起,这里毗邻伊士坦布尔,据说那是自我国西出阳关的丝绸之路的终点,想必这个镇也是最早接受我国茶文化之地吧?   我走进茶座。刚到门前,就有人起身招呼,邀我坐下同饮一杯。那一脸的诚意,真让我不好意思。他们喝的不像是绿茶,是种咖啡色的饮料,浓浓的。   据说,土耳其菜肴与中餐、西餐并列为世界三大烹饪美食。可这丘坡上的小镇,并无显赫之餐馆,难于眼见为实。倒是见识了正宗的土尔耳烧烤和烧饼。且不说那烤鸭色香之诱人,就其当日宰杀的鲜活原料,便能引得你掏钱。   小镇有一、二爿“烧饼”店,一看那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白墙黑瓦旧屋,就感觉其是传宗的烧饼店。店门前一张老旧的长条桌,室内一侧是做饼的案板,一个大烤炉深深地凹在墙壁内。店主友善地默许我进入店堂看他操作。只见他专注地把渗着油酥的面粉起劲地搓揉,再摘成一只只茶碗大小的面团,摊平,放入做好的牛肉馅,摊成椭园状。然后打开炉门,回身把生饼放在一个端部为平板、柄有一人长的铁铲上。贴好后,使劲往炉膛深处一扔。炉内炭火殷红。其间他看次火,给饼翻个身,稍顷,一只灿黄、油光、香喷喷的饼就出炉了。店家可应顾客需要订做。这种地道的以传统的手工烤出的饼,让人垂涎。   如果不挂靠港口,出了达达尼尔海峡,在马尔马拉海径直东行,约4个小时即可见到扼博斯普鲁斯海峡之口的伊斯坦布尔了。显然,要不是地球板块运动,这里该是马尔马拉海水的尽端。板块运动,恰在这里给马尔马拉海水划开一道缺口,让自西北而下的Halic(哈利奇)海峡,和自东北流来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水在此连通,并成为黑海通向外海的唯一通道,这真是自然造化的功德。   仰视突兀在水面上的伊斯坦布尔,那是个绿色山丘。在树木苍翠的丘坡上分布着各种形态的王宫寺庙和古堡。这些气势恢宏的古建筑,顺岸一直绵延到博斯普鲁斯海峡内。   抢先入目的是踞高俯瞰马尔马拉海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它那洁白半球穹顶,和周边几根耸入云天的宣礼塔,给人以震撼的壮丽。据介绍,该寺的四壁嵌了三万多块蓝色磁砖,使寺庙辐射出莹莹蓝光,故又被誉为‘蓝色清真寺’。依次是圣索菲亚博物馆(即圣索菲亚教堂),然后是圣伊琳娜教堂、托普卡珀宫……那座建于公元573年的圣索菲亚教堂,其穹顶据说有20层楼高,被公认为最能代表公元前660年始创的拜占庭风格──十字型平面和半球状穹顶。现改为博物馆的托普卡珀宫,则是建于1478年的奥斯曼苏丹王官。这具有欧式城堡风格和气势的王宫,似乎表明这个原是亚洲的马背民族,一沾上欧洲地气,也入乡随俗了。   这些集精湛艺术与宏伟气势于一身的古建筑,不止让人愉悦了身心,也让你从中得到教益。想想,公元573年,那还是我国春秋和南北朝时期,这一历史岁月的宫墙,除我们未见其实物的一篇“阿房宫”赋外,像如此盛名的辉煌建筑,存世也少吧。   峡口东岸是一繁忙码头,一些白色立柱和拱门也表明它历史之悠久。其临马尔马拉海一侧,已被列为伊斯坦布尔历史区。据史料载,从我国北方突厥部落中兴起的奥斯曼人,在自东向西扩张中,曾于1393年开始,对这个被拜占庭帝国选为都城的君士坦丁堡发动了持续多年的围攻。经过长达60年的鏖战,奥斯曼人终于在1453年攻克该城。在奥斯曼人宣告了延续千年的东罗马帝国消亡后,也把这一风水宝地定为自已首府,只是改了一个名子──伊斯坦布尔。想来,那残存在东西岸的城堡、炮台,不仅表明了这儿曾是个激烈的古战场,也见证了这段历史。   船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后,远远望见一座凌空的大桥。此桥距峡口虽有3.7海里之遥,由于高出水面达76米。这就是世人所称的“欧亚大桥”,原名叫“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然而,在桥之前,还有更先声夺人的景观,那就是两岸古迹和绿树丛中的彩色缤纷小楼、别墅。先看欧岸一侧,一连有三座清真寺,另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多尔马巴赫切宫。这座具有欧式风格的苏丹王宫,更是精美绝伦。   而亚岸这边,则有一座谢姆斯将军清真寺,与多尔马巴赫切宫隔河相望。亚岸地势较平缓,视野更开阔,以一种田园风情衬托宫殿。尤其那座用白色大理石造的贝勒伊宫,就像朵朵洁白的玉莲,浮在一片绿荫中。它那尖塔式屋顶,较低的楼层和具有南亚风情的墙窗,在众多宫寺中,可谓独树一格。   进至一处,忽见一条宽阔的山道从丘顶直泻而下,就像一道瀑布。第一次驶过是在黄昏,仰望那两侧一串彩灯似的“瀑布”,简直扑朔迷离。后来白天过此时才看明白,这原是条自丘顶直落底岸的大道,它是伊士坦布尔一条著名的游览商业街。大约是坡度特陡,好像少有车辆上下。但行人与商店之繁华,一望而知。   船驶过一列像意大利回廊的罗马式建筑,便临近欧亚大桥了。该桥架在欧亚两岸的小山丘间,其1.56公里的跨距,和有如一轮弯月垂悬的斜拉索,确实气势不凡。更难得的是,两岸的自然景色和优美的建筑背景,与大桥融汇成一幅壮阔的画图。况且其用材和工艺上的匠心,也让人赞叹。   过了桥,欧岸一侧又以姹紫嫣红一般的楼屋别墅展现眼前。这些楼舍,或红瓦白墙,或淡砖黛瓦,白窗黄壁,既聚罗马、西班牙建筑之精妙,又造型各异。它们顺应地势的高低错落有致,显现了典型的欧洲风貌。而泊在岸边的漂亮游艇,更增添了水岸风情。   与之交相辉映的是被称之为奥斯曼别墅的建筑。在丛丛绿树中,一色红瓦白墙,精美富丽的低层小楼,依山傍水,极显幽雅。这些别墅也明显地带有欧洲风格,看来含有东方突厥血统的奥斯曼人,跨过一条窄窄的海峡,就很快被一杯西方文明的酒薰陶了。   博斯普鲁斯海峡长31.5公里,约行至1/3处,又一座大桥赫然高悬。据说它建于1988年。这座一头架在欧岸的鲁梅利堡上,另一头搁在亚岸的安娜托利亚堡垒上的大桥,意味深长地把这曾是以堡对垒的两个民族,用一跨空大桥连接在一起了,好像这是伊斯坦布尔欲加入欧盟的征兆。但取了一个“征服者苏丹迈哈迈德大桥”的桥名,似含有以胜利者姿态傲立的意味。此桥虽比欧亚大桥短470米,但其精美壮观,大有胜势。两岸皆漫山翠碧。在万绿丛中露出的点点红瓦小楼,使你觉得满眼的诗情画意。   比起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显得狭而多弯,最窄处约550米。峡内除你来我往的各类商船外,更有小型船舶和游艇风帆,这给整条海峡平添了观赏性。当船行至一个叫SultairsKiosa的急转弯窄口时,既有与来船擦肩而过的惊险,又有柳岸花明的美色,与塞纳河上一弯曲处的景致相似。在整个穿行中,城堡、古寺、王宫这些精美绝伦的古迹,自伊斯坦布尔一直镶缀到进入黑海的出海口。除已提到的众多古建筑外,在欧岸还有色雷斯城堡、特拉比亚饭店等,有名或无名的古迹断续出现。   在亚岸亦如此。那儿有拜伊芳宫、埃及总督府、阿纳多卢城堡等。所以,比之世界诸多海峡、水道、河流,博斯普鲁斯向你展示的不仅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群和美丽的风光,更是把千年的历史有序地翻开在你面前。这个现今叫伊斯坦布尔的城市,以它公元前660多年由希腊人作都城而称之为拜占庭;公元330年前罗马大帝君士坦丁占领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再一千年,奥斯曼君主穆汗默得二世又把它换成一个伊斯兰名称──伊斯坦布尔,让你在欣赏了一路上的王宫、寺庙、城堡所组成的美景时,也不禁为其中凝聚的历史沧桑而喟然长叹。   船随博斯普鲁斯海峡淙淙流水时快时慢地行约二个多小时,就见萧萧寒风的黑海自云天一泻而下,漫至峡口,心中不由泛起“劝君更饮一杯酒”的怅然。峡口两岸,一个叫色雷斯,另一个叫阿纳多卢的两座最后的古堡肃默地伫望着海面,各以它们名字命名的满山丘丛林,摇曳着寒枝苍叶,显得满目苍凉,好像那段漫长的历史在辉煌之后亦是这般的尾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