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益气法对Con A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超微病理研究

作者:刘超 黄霞,孙为,刘惠霞。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益气法(QSYF)对Con A诱导肝损伤小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QSYF 低、中、高剂量组,予双蒸水(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或QSYF药剂(QSYF不同剂量组),连续灌胃7 d,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PBS溶液,其他组静脉注射Con A复制肝损伤模型,6 h后立即解剖肝脏,同部位取肝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模型对照组肝细胞出现许多细小脂滴, 内质网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嵴模糊。核表面发芽现象并异染色质电子密度增高。QSYF各组均无核表面发芽等现象,且随QSYF药液剂量增大上述病变明显减轻。结论QSYF对Con A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关键词】 清热祛湿益气法;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超微病理; 小鼠

清热祛湿益气法是中医临床治疗肝病的有效治则,多年来治疗乙肝、甲肝等肝脏疾病疗效显著。肝病的发病机制与T细胞功能紊乱密切相关[1],而刀豆蛋白A(Con A)可诱导小鼠发生T细胞依赖性急性肝损伤[2],我们进行了清热祛湿益气法对模型动物超微病理实验研究,以探讨清热祛湿益气法的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试剂刀豆蛋白A(Con A ),美国Sigma公司产品,批号C2010。实验时用无菌PBS溶液配成2mg/ml的溶液备用;戊二醛,上海国云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0420。

1.2 受试药物清热祛湿益气法(简称QSYF)中药由虎杖、连翘、板蓝根、黄芪、西洋参、山药、五味子、甘草组成,经提取浓缩为药物浸膏液,每毫升含原生药2 g,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分析室提供,批号20060506。

1.3 动物与分组Balb/c雄性小鼠23~28 g,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豫)2005—001。

2 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双蒸水0.4ml/20g,QSYF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QSYF药液5,10,15 g/kg,各组连续灌胃7 d。第7天动物禁食14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溶液 20 mg/kg,空白对照小鼠注射等体积无菌PBS溶液,于注射后6 h处死小鼠,立即解剖肝脏,同部位剪取肝组织,做以下处理:将肝组织在蜡板上迅速切成0.5mm3的肝组织小块,放入预冷的4%戊二醛PBS溶液中固定,锇酸后固定,常规制作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3 结果。

3.1 QSYF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空白对照肝细胞形态正常,核呈卵圆形,细胞质内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排列整齐,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未见脱颗粒现象,胞质内未出现异常的形态结构。见图1(a,b)。模型肝细胞形态多边形,肝细胞浆内出现许多细小脂滴;线粒体肿胀,数目明显减少,线粒体嵴变短或模糊消失,嵴内腔增大呈泡状;内质网也明显减少并呈泡状结构。细胞核可见出芽状态,异染色质电子密度增高,核仁电子密度也增高。见图1(c,d)。SYF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随剂量增大肝细胞质内脂滴减少,线粒体内质网增多,中、高剂量肝细胞线粒体嵴大部分排列整齐,细胞核异染色质明显减少,而常染色质明显增多;高剂量肝细胞内质网明显增多并呈多层状排列。各剂量组均未有细胞核出芽现象。见图1(e,f,g,h,i,j)。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