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流脑死亡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咽部带菌调查

摘 要:对流脑死亡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咽部带菌调查,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及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病原分离法和PCR法对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9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经常规的病原分离法检出3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通过PCR方法检出4份标本含有脑膜炎奈瑟菌C群特异性核酸片段。结论:1例流脑死亡病例系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所致。PCR法在流脑实验室诊断中其阳性率比常规的病原分离方法高。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密切接触者;细菌培养;PCR。

2010年2月22日,上饶市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在弋阳县人民医院发现1例疑似流脑患儿,该患儿2010年2月20日出现高热、全身疼痛,家长以为普通感冒,让患儿在家服药休息。2010年2月22日因高烧不退,于当天上午9:30时入院,入院时体温39.3℃,出现意识障碍,颈项强直,皮肤出血点较多。血常规结果:白血球总数6.2×109个/L,中性粒细胞82.2%,脑脊液涂片查到G-双球菌。中午12:00时患者病情加重,立即转院南昌,经抢救无效当晚死亡。临床诊断该患儿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上饶市疾控人员立即对本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前往弋阳县港口潘家村采集该死亡患儿19例密切接触同学的咽拭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标本来源:用无菌“7”形棉拭子采集与死亡患儿密切接触同学的咽拭标本19份。试剂与培养基:含抗生素卵黄双抗平板、卵黄琼脂平板、革兰染液、触酶试剂、氧化酶试纸均为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PCR相关试剂盒为上海宝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诊断血清:脑膜炎奈瑟诊断血清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3 主要仪器:PCR扩增仪(MJ)、自动凝胶成像仪(UVP)、电泳仪。  1.4 方法:依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GB16884—1997方法进行;PCR检测按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  2 病原学检测  2.1 分离培养:用无菌“7”形棉拭子采集19例密切接触者咽部分泌物,立即接种卵黄双抗琼脂平板,烛缸保温运送。到实验室后放置于含5%~10% CO2环境中,35℃,培养24 h观察结果。在其中3块卵黄双抗琼脂平板上生长可疑菌落,菌落较大、圆形、无色、湿润。  2.2 纯培养:将3份可疑菌落接种于未加抗生素的卵黄琼脂平板上,置于含5%~10% CO2环境中,35℃培养24 h。  2.3 氧化酶、触酶试验:挑取3份可疑标本进行氧化酶、触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2.4 糖类发酵试验:挑取3份可疑标本进行糖类发酵试验,结果为:葡萄糖、麦芽糖均产酸不产气, 蔗糖、乳糖、果糖均为阴性。  2.5 革兰染色镜检:挑取3份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均为肾形排列,凹面相对,革兰阴性双球菌。  2.6 血清学:3份可疑标本血清学结果相同均为:多价Ⅰ(+)、多价Ⅱ(—)、多价Ⅲ(—)、A群(—)、B群(—)、C群(+)、盐水凝集(—)。  3 PCR方法 作文 /zuowen/   3.1 样本处理:咽拭、脑脊液标本处理:取咽拭标本增菌液100 μl(脑脊液取1 ml)于EP离心管中,12 000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在沉淀中加100 μl裂解液,振荡混匀置100℃水浴10~15 min;12 000 r/min离心10 min,保留上清液待用。  3.2 试剂配制:从试剂盒中取出PCR反应液、Taq酶,室温融化后。2 000 r/min离心10 s。设置需要的管数n(n=样本数+1管阳性对照+1管阴性对照),反应体系试剂配制:PCR反应液20 μl,Taq酶1 μl。在适当体积离心管中加入计算好的各试剂使用量,充分混匀,另取n个PCR反应管,分别加入21 μl混匀好的试剂。  3.3 加样:在设定的n个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处理过的样本、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去离子水)3 μl,震荡混匀,于2 000 r/min离心5 s,将PCR反应管放入PCR仪中。  3.4 PCR扩增循环条件:首先预变性94℃ 5 min,然后94 ℃ 35 s、55℃ 35 s、72℃ 70 s,循环35次,最后72℃延长3 min。  3.5 配制琼脂糖进行点样:接通电源,电泳开始,电泳时间需30 min。  3.6 结果判断:在自动凝胶成像仪中读取数据。与阳性对照同一水平线出现的条带为阳性,未出现条带则为阴性。目的片断:流脑通用410 bp,A群400 bp,B群450 bp,C群250 bp。见图1。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论文网。

注:1、9、17:DL2000 DNA Marker;2:死亡患者(脑脊液);3、4、5、6:密切接触者(咽拭);8:阳性对照为流脑通用(410 bp);7、15:阴性对照;10:死亡患者(脑脊液);11、12、13、14:密切接触者(咽拭);16:阳性对照为C群脑膜炎球菌SiaD(C)基因(250 bp)  图1 1份死亡患者脑脊液及4份密切接触者咽拭标本的PCR扩增结果  4 结果  19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经常规的病原分离法检出3株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阳性检出率为15.8%,A群、B群均未检出。19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通过PCR方法检出4份含有脑膜炎奈瑟菌C群特异性核酸片段(其中包含3份病原分离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1.1%,A群、B群均未检出。  5 讨论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常寄居于人的鼻咽腔和口腔黏膜上,通过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高峰为冬末春初,感染者多为学龄儿童,感染后多数为隐性感染,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健康人持续带菌时间从数天到几个月,脑膜炎奈瑟菌在一般情况下有5%~30%正常人带菌带菌者是本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在此次疫情处理调查中,该流脑死亡患者的脑脊液,因使用大量抗生素,只能涂片查到G-双球菌,未能分离到脑膜炎球菌,这对断定该流脑死亡患者的脑膜炎球菌群型造成困难。通过对其19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进行常规病原分离,分离出3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从而确定2010年上饶市1例流脑死亡病例系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所致[1—2]。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流脑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是危害人类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流脑的治疗、预防至关重要。流脑的实验室常规诊断方法是从脑脊液(CSF)和血液等标本中分离病原菌,但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病原分离的阳性率明显下降。在该起疫情中对死亡患者培养呈阴性脑脊液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检出脑膜炎奈瑟菌C群特异性核酸片段,对19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标本进行检测,PCR法的阳性率比常规的病原分离法高。此方法可以快速检测不同标本中的极少量细菌,而且抗生素的应用对它的检出影响不大,并且在接到标本后4~5 h即可做出诊断,可以在疾病的早期辅助临床诊断,弥补传统方法检测时间长的不足。参考文献:[1] 倪语星,尚 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2] 原 灵,郭维植,陈爱平,等.3例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病例报告[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2(1):46.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