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探讨

摘 要:音乐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养分和动力,他们互相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有着悠久的音乐史和文化史,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影响了一代代华夏儿女,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现代流行音乐发展又一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也必将书写新的篇章。

毕业论文网 /2/view—12001524.htm  关键词:传统音乐;流行音乐传统文化关系   音乐文化是两个大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从原始社会便掌握了音乐的密码,虽然只是一些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语言的形成,使人类掌握了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形成了各民族绚烂多姿的文化,帮助人类走向繁荣和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将,音乐不仅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更是文化的灵魂,从宫廷文化到民间文化,从宗教文化到自然文化,从农业文化到工业文化,它的音符无处不在,使人类文明经久不衰,悦动着生命的光芒。

1 音乐文化关系   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

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原生态音乐等。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文化的类型和层次指向的是一个更加的广阔、更加深刻的世界,它关系到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等,像一个蕴含生命密码的母体,伟大而使人敬畏。

自古以来,音乐就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中,他们之间互相交融、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音乐文化关系是很难用一个短小的篇幅将其清晰地呈现,必须从一个方面探寻另一个方面,从一层关系递进到另一层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当中。

反映在民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精神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传统道德的沦陷,人们越来越渴望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精神信仰。

音乐作为净化人类灵魂最有效的文化载体之一,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所以,本文要将音乐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从中国传统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中找寻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开辟新的道路。

2 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把握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首先我们来谈文人音乐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追求风雅,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学追求,而是将琴、棋、书、画贯穿其中,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淬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境界。

而这其中琴居于首位。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如诗经中最有名的一首《关雎》便写道:“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将爱慕之意用琴声表达。

古琴音乐追求超尘脱俗的意境, 天人合一的哲思。

如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泛音主题所体现出的“清、幽、淡、远”的文人色彩,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代为人追求人生大境界的重要渠道。

中国古代诗词讲究词曲合一,运用声调抑扬顿挫的优势,古代文人将诗词谱曲吟唱,优雅脱俗,刚柔并济。

如南宋诗人如姜夔的自度曲谱 《扬州慢》《杏花天影》等, 代表着那个时代诗词音乐的最高水平。

其次我们来谈宫廷音乐

谈论宫廷音乐我们就不得不谈中国的礼乐文化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

宫廷音乐有了长足的进步。

商人用音乐与神鬼对话,将歌唱给神鬼听。

从周代开始,宫廷音乐开始与礼乐文化相结合,周公“制礼作乐”,成为了此后三千年帝王巩固统治的两大法宝。

几百年后,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又将音乐纳入到自己的学说当中,作为音乐家的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又通过自己的弟子将音乐思想传入宫廷,为中国的礼乐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我们来谈宗教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萨满教等在各自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相互影响和渗透,造就了传统宗教音乐的多元化。

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真正能够深入影响并传播的只有佛教和道教。

佛教音乐是将佛理与音律相结合的一种音乐形式,通过音乐这一载体将佛的教化广为宣扬。

佛教通过法事音乐将佛教文化传入民间,成为了古人寻找生命解脱的灵魂之音。

道教音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宗教音乐,吸取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的精华,促进了中国的道教文化繁荣和发展

最后我们来谈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为民间音乐的孕育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形式广泛传播。

无论是我们之前所说过的诗经,还是汉朝的乐府诗,南北朝的“相合歌”、“清商曲”,唐朝的“曲子词”,宋朝的“散曲,都依赖于中国幅员的辽阔、历史的悠久、民族的多样化,使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3 中国流行音乐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流行音乐是现代化的产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中国的流行音乐在上世纪三四年代的上海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音乐戛然而止,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邓丽君的甜蜜歌声在内地的出现,中国流行音乐又重新复苏,并绽放出闪耀的光芒。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已经走上了中国特色的流行之路,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首先是与戏曲的结合。

其中的例子数不胜数,陈升的《北京一夜》将京剧艺术融入其中,京味的调子,京味的词句,唱出了京味文化与京剧文化的百年变迁。

周杰伦的《霍元甲》、王力宏的《花田错》等带动了歌曲与戏曲结合的音乐之路的发展

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用千娇百媚的音符撩动了我们的心弦,成为了经典之作。

其次是与诗词的结合。

中国古典诗词的华丽辞藻和优美意境为中国流行音乐提供了丰富的词动力。

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改写于苏轼的《水调歌头》,很好地把握了其中的意境,词风决定着曲风、词情决定着曲情,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

毛宁的《涛声依旧》改写于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歌将诗用白话文的形式改写,并进行大范围的扩充,既保留了诗词的意境,也成就歌曲新的时代魅力,成为了当时妇孺传唱的时代金曲。

近年来无论是周杰伦、李玉刚还是霍尊,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都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诗词文化的流行,为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

最后是与传统民族乐器的结合。

无论是戏曲音乐还是诗词音乐,都离不开出传统的民族乐器。

西方的流行音乐很好地将西方文化融入其中,带动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的流行音乐近年来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纷纷将民族乐器融入爵士、摇滚、伦巴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中,契合了现代人,特别是主流消费群体―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习惯。

4 结语   有一句话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现代化将人类联系到了一起,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的碰撞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生活。

音乐这一人类创造的伟大艺术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与人类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要向前走,但同时我们也回顾过去。

中国的流行音乐不只是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更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未来中国音乐要不断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仙景.浅谈音乐文化关系[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2]薛艺兵.论音乐文化关系[J].音乐研究,2008,11.   作者简介   吴巍丽,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讲师,硕士。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