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白烨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前些日子,笔者随手翻看一本以前的日本摄影杂志,被其中一篇名为《北欧的哈苏人》的文章所吸引。

此文是由日本著名相机评论家赤城耕一2000年夏天前往瑞典哥德堡哈苏总公司参观时所采写,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哈苏相机生产的整个过程。

虽然此文发表已久,阐述的均是胶片相机的制作过程,我想对于哈苏这样的经典品牌,翔实记录其制造过程的文章并不过时,为了尽可能带给大家欣赏原文的感受,笔者在编写时保持了原文的叙述结构,所有图片也均选自原文,本人只做一些注释和观后感。

北欧地图      建筑外观   当看到照相机身上刻有“Made In Sweden”字样的时候,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哈苏相机的故乡――瑞典。

哈苏的总公司就位于距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南380公里的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

坐落在港口附近的哈苏总公司建于1887年,建筑风格古朴,宛若一座博物馆。

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现在已经在哥德河的对岸修建了新的船形厂房。

位于瑞典哥德堡港口附近的哈苏总公司      在哥德河对岸新建的船形哈苏新厂房      哈苏展厅   对于任何一个想了解哈苏历史的人来说,最佳的途径可能是参观哈苏的展厅,由参观而获得的认识是最直观的,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赤城耕一介绍,展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哈苏原型机,从古典的到现代的,从常见的到罕见的,一应俱全。

一边参观着代表当年哈苏最高水平的展品,一边聆听着工作人员对哈苏历史的自豪介绍,想象中,每一位到访者的脸上都该是那种啧啧称赞、叹为观止的表情吧。

哈苏最早专为瑞典空军制造的HK—7军用相机

展厅里的木制哈苏相机模型,哈苏500系列的外形均是根据此木模进行设计的。

1948年,哈苏制造的第一台民用相机1600F。

尚未组装完成的快门按钮被设计在机身侧面的哈苏1600F,连哈苏标志都还没有被印上。

很少能见到的装上大号镜头及被特别设计快门按钮的哈苏500C。

机身加工和制造车间   高智能化的机器人作业与传统的手工加工并存,将二者工艺技术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地方莫过于机身加工和制造车间

赤城耕一在文中特别提到,“这里有一种叫做‘比库特’的机器人,它专门负责对机身部分需要打眼位置的自动打眼。

”虽然在制造车间里还需要很多工人细致的工作,但这种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更好地确保了生产出的机身与镜头、后背及取景器协调一致的高精度的配合。

哈苏机身的铝合金毛坯据说由瑞士制造,并且一直都是一个个用手工完成。

先进的“比库特”机器人与40年前的老机器一同工作,工艺技术互相补充。

40年前的老机器如今还在使用,500系列机身现在依旧由手工完成。

机身后部的组装和清洁需要非常精确,特别是后背机身的接触面尤为严格。

相机组装车间   随后赤城耕一一行来到组装车间参观,组装车间最大的特点有二:一是环境要求安静、整洁。

就像赤城耕一在文中所说的,“在整个组装车间里看不到传输带之类的设备”,“车间非常整洁,秩序井然”。

“这里虽然人员济济一堂,但是非常安静,人们头上戴着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进行着各种复杂的操作。

”   二是对组装人员的技术要求特别高。

据了解,哈苏相机组装采用延续了15年之久的单独操作的工作方式,要求每个组装技术人员独立完成从调配零部件到机身组装等多道工序。

这种方式势必非常注重个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一般从事组装技术人员都要先接受6个月的培训,学习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

”   这里要重点提到的是,“哈苏相机关键部位的组装还是要由经验最丰富的技术人员全手工操作,这些关键部位是指镜头里面的镜间快门机身后部的快门、反光镜的联动器件,它们被称为‘Front Key’。

”“现在承担这项工作的是两位在哈苏工作了20多年的女性。

相机组装车间既有最先进的机器人,又有传统的手工操作,这里也因此成为哈苏最具特色的地方。

拥有超广角镜头的哈苏903SWC的组装采用单独操作的模式。

一位在哈苏工作了20多年的技术人员正在组装500系列中的关键部位,即哈苏人称作的“Front Key”。

更像个研究所的相机组装车间      200系列最后的调试组装是由年轻一代技术人员完成,由于200系列拥有众多的电子功能,所以各种检验电脑是必备的工具。

500系列与200系列技术人员的要求完全不同,前者更注重组装的经验,而后者更加注重对电子技术的掌握。

配件生产车间   半个多世纪以来,哈苏相机之所以一直成为高品质和高品位相机的代名词,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哈苏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高效的、专业的管理。

这一点赤城耕一在《北欧的哈苏人》中多次提及。

“在配件生产车间里庞大的机床、压缩机等各种机器并排摆放着,由很少的技术人员操作它们”,是其高效所在。

“所有的工具和机器都被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则让人感到哈苏在精密光学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专业精神。

相机后背、遮光罩的制造,滤色镜刻度的印字等每一道工序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虽然哈苏也有外面加工的零件,可最终的组装一定要在自己的工厂里完成。

”信誉决定于品质,品质源自于细节。

虽然哈苏坚持自行组装配件需要额外的人手,增加了生产成本,但却是值得的,因为它保证了专业相机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品质要求。

一名女工正在加工UV镜,像滤色镜这样的小配件都是在哈苏自己的工厂里精细制造的,以至于它们的价格不菲。

机身的后部由一次冲压完成,并一个个独立拆装,像这样的零件都是哈苏自己生产的。

这是哈苏后背里的齿轮,为了使后背更加安全可靠,哈苏生产和装配齿轮的技术是非常高的。

质量检测室   到此为止,或许很多人会以为哈苏相机制造过程全部结束了。

其实不然,每一台组装好的相机都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这就像其他机器制造出来之后需要经过调试或试车一样。

赤城耕一提到,在质量检测室内有很多自动翻转的机械用来检验相机器件的好坏,出厂前,每台哈苏相机还要经过600次的快门检验,包括500次的空拍和100次的手动快门检验。

最后对装好胶卷的相机后背进行漏光测试,旋转后背上的摇把,在确认没有异常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合格产品。

哈苏相机为什么能行销全球并获得如此成功,最根本的一点我认为就是高品质、高品位这一指导方针始终贯穿于哈苏事业之中。

我们从哈苏一位普通员工的一两句话中,或许可以领悟蕴藏在哈苏人背后的某种与众不同的东西。

赤城耕一在文中提到,他参观一阵之后来到休息室,遇见了两名正在休息的中年女性,她们是负责机身组装的。

交谈中,其中一名女性说道:“我在哈苏已经工作了25年,我热爱这份工作。

”“但星期五的家务简直让我忍受不了。

”看来无论哪个国家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忙碌,但她的语气中,透露出的分明是自豪,是对工作的挚爱与敬业。

每台哈苏相机都是手工组装完成的。

哈苏公司楼顶上竖立203FE的巨大模型,远眺海港。

除机器检测外,还需要经过检验人员用肉眼及亲手操作检验。

哈苏的未来   如今已经进入到了数码时代,哈苏公司与易迈康的合并,以及与日本富士公司的合作,使哈苏在保留其原有精品120单反相机的同时,跨进了自动化及数码化的行列,使哈苏相机形成了经典的V系列(6×6cm片幅单反相机),独特的X系列(可进行双片幅转换的35mm旁轴取景相机),自动对焦的H系列(胶卷、数码双平台645相机)和Digital专业数码系列(数码单反相机及数码后背)。

对于一个著名的专业传统相机制造厂家来说,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影像市场中能有如此快速地转变和发展,让我们不得不钦佩哈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市场决策能力。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