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而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宏观调控正是对市场机制不足的弥补和补充,要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关键词】经济体制,宏观调控手段        一 、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首先,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经济运行中经常和大量地发挥调节作用的手段,是第一位的手段,其次,政府调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调节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无一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着竞争的裁判者、市场偏差的纠正者、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市场运行的调节者和市场社会发展的设计者的重要角色,可以说没有政府调节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不完整的市场经济,因而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同时两者又有显著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经济调节手段,有着不同的调节方式、特点和适用的范围。首先从市场调节的方式、特点和范围来看:      1.它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协调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诱导他们的经济行为,使生产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按市场的导向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和规模,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配置。      2.市场调节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生产者按需生产、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价格具有弹性、能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通、分工灵活易变、生产效率较高等。      3.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不足,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总量平衡的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单靠市场调节既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又难以实现合理化。      二、我国的五次宏观调控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5次收缩型的宏观调控,这5次宏观调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实际上是是对地方政府的调控。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还处在陈旧经济体制中,政府市场之间形成互扰、互动的闭式循环。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未能从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深深陷入群体经济利益泥潭之中,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要扭转这种局面,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使地方经济实现平稳发展,不会因为国家的宏观政策引起地方经济大起大落,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      三 、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一种观点认为:宏观经济管理是中央政府的职能,唯有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反映总量运行的经济要求,并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及政策的能力。由于宏观调控的作用范围波及全社会,地方只有本地区经济调节权,没有宏观调控权,主要起着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决定的作用。地方的职责主要是落实配套资金,管好、用好中央转移到地方的支出,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加强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调控的方法和手段增加了新的途径,对几次宏观调控的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第5次宏观调控的方式看,行政手段依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针对我国市场经济行为还不够规范,各地区发展很不均衡的客观条件实施的。我国宏观调控不再仅局限于货币发行量、利率、银行准备金、汇率等方面的手段,利用规划、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经济结构政策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中国的问题就在于民营资本的背后总有政府的背影。被认为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原因的固定投资过热,也被认为是因为地方政府的“不理性投资”造成的。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