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志高中国心] 2008年共铸中国心

苏黎世有一位14岁的瑞士中国小姑娘,年幼志高,很有理想,她正准备参加卢赛恩金玫瑰电影节,要拿国际大奖。

姑娘的名字叫侯安娜

安娜家住瑞士东北部最大的城市苏黎世,现就读于苏黎世Lernstudio中学二年级。

电话打到她家时,家人说她到附近魁斯纳赫特市的一个私人家庭、著名侨领马介廉老先生家学英语去了。

笔者沿苏黎世湖东侧的湖边公路乘车南行,大约20分钟路程,便来到了位于Alteland街94号的马家,其时,她正在和曾在加拿大生活过多年的女主人练习口语对话。

安娜1990年12月10日出生于苏黎世一个瑞士籍华裔家庭。

父母原籍河北,都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到瑞士定居的华人

安娜自幼聪颖,念小学时就成绩优秀,尤其是语言方面,进步惊人,十来岁已会说两三种语言,现在上初中二年级,英语、德语、汉语、法语四种语言的日常会话都能讲了。

父亲经常给她讲国内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说虽然国内在一天天富强,但仍有一些边远山区和落后农村的孩子因生活贫困而上不起学。

教育女儿找机会为祖国的贫困儿童献一份爱心。

爸爸那一次次生动的家庭教育课,在小安娜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一直在寻找机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2002年春节,中国苏黎世领事馆、瑞士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苏黎世办事处联合举办华侨华人迎春联欢会,并在联欢会期间进行幸运抽奖。

当总领事夫人把抽出的一等奖(一张价值6000余元的瑞士中国往返机票)号码公布于众时,小安娜对照自己的入场券号码:“我中奖了!”她欣喜若狂。

这时,她想起了中国的辍学儿童,心想献爱心的机会来了,她站起身激动地对联欢会主持人说:“我要把这份奖捐献给中国希望工程。

”300余名华人参加联欢会,顿时全场轰动了,掌声如疾风暴雨般响起来,响了很久……      已经加入瑞士籍的小安娜,不仅热爱中国,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

她知道,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使用的汉语,是世界三大语种之一。

因此,她注重汉语学习,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苏黎世标准中文学校学中国话,练中国字,写中国文,不放过一切听说读写的机会。

前年底,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21世纪小学生作文》杂志社等七单位联合举办了“第五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她感到这是练习写作的好机会,便积极报名参加

写什么呢?她想到苏黎世中国云南昆明市是友好城市,市长埃尔玛・雷德盖尔波(Elmar ledergerber)的名片上印的都是中德两种文字,她曾和这位市长一起参加活动,市长和夫人还和她一起合影留念。

所以她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我与苏黎世市市长》的作文,寄送给大赛组委会。

这篇文章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文字流畅,获得了大赛三等奖。

英语学习班里,她的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次,她的一位美籍同学的家长和她在一起,看到她刻苦学习的态度和精神,看到她的学习笔记和听她讲英语的流利劲,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人总有一天要超过美国的。

”      渐渐地,小安娜瑞士华人中已小有名气。

2003年10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苏黎世举办国际儿童联欢活动,中国领事馆挑选她这个有灵气的姑娘,代表中国少儿参加联欢活动。

活动中,会议组织者让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肤色和不同头发的少儿朋友,每人制作一个风车

安娜别出心裁地在纸片上画了瑞士红底白十字和中国五星红旗两个国旗图案。

风车一转,两面国旗同时出现。

这个新颖别致的小风车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报纸电视台记者的镜头纷纷对着她的作品拍个不停。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负责人特意走到她身旁,兴致勃勃地说:“你的创作很独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还拉着手和她留影,希望她下次还来参加联欢会

有机会在一些国际性的场合活动,接触国际友人,使她的视野越来越宽,理想越来越大,为华人争光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去年四月,她和父母一起去卢赛恩(Luzern)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金玫瑰电影节,在闭幕式颁奖仪式上,获最佳导演、最佳制片、最佳演员等各种奖项的,没有一个中国人,她想假如有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同胞上台领奖,那多长我们的志气啊!于是她和爱好摄影摄像的爸爸商量,想参加下一届电影节,得到了爸爸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与中央电视台联系,找到了合作伙伴,但需要资金15000瑞郎。

安娜把从小积攒的全部零花钱拿出来,不足部分爸爸给予补齐。

日前,中央电视台已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西双版纳,拍摄完《披袈裟的足球队》,并制作成片。

这部侯安娜为第一制片人的电影,近日将送交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我们祝愿侯安娜走运,企盼这部影片获奖。

肖成摘自《留学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