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的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本院妇产科经病理诊断确诊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数分别为20、12、22、26例,超声诊断分别为18、8、18、23例,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75%(67/80);经阴道超声诊断的4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血流显示例数为14例,显示率为28.57%(14/49),动脉阻力指数(RI)=0.670.13;子宫内膜血流显示例数为18例,显示率为100.00%(18/18),RI=0.380.08,两种血流显示率及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且能敏感地显示病变周围及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利于子宫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血流显示率、动脉阻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93—02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诊断方法包括传统的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手术检查[1]。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子宫输卵管造影、常规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以及宫腔声学造影检查等方法,其中,超声检查以其简单、无创及易于复查等优点,已经成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首选筛查手段。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8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45.0915.56)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4.030.22)年;绝经期前52例,绝经期后2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痛经、不规则阴道血流、不孕以及绝经后子宫出血等。   1.2 方法   本研究使用En Visor H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0~7.0 MHz。检查患者应将膀胱排空,取截石位,将外阴部充分暴露,调整臀部高度,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拳头垫高臀部,在探头外部套涂有少量耦合剂的避孕套,扫查面朝向前方,将探头从阴道外口经阴道送入至阴道穹隆,轻轻抵住子宫,通过旋转及倾斜手法对子宫各个平面进行横切、纵切以及冠状切检查,对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等情况进行观察[2—4]。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作文 /zuowe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3.7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90.00%,子宫内膜增生的符合率为66.67%,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81.82%,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符合率为88.46%(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5%左右[5]。以往一般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并被认为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然而此种方法主要凭借医生的临床经验与主观感受,对于小病灶而言,其诊断漏诊率非常高,即使对于有丰富经验的妇科医生而言,也有20%左右的子宫内膜病变被漏诊[6]。此外,加上盲目性操作,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出血量较大,极易产生感染以及子宫穿孔等不良反应,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4]。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彩色多普勒超声[毕业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诊断以其准确、安全以及无创等方面的优点,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其他诊断方法而逐渐发展成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该方法不仅能够直接对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形态改变进行观察,而且还能够对子宫内膜的边界、肌层关系、病变血流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观察,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疗提供了可靠且准确的信息[7]。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两种方法。有人将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两种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要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较高,探头在阴道内紧贴宫颈与阴道穹隆,盆腔器官声像图更为清楚,扫描视角较大,且不需将膀胱完全充盈,同时也不受肥胖、多重反射以及肠气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8—9]。本研究结果表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达83.75%,要高于相关文献报道的准确率;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血流显示率显著低于子宫内膜癌(P0.01),且RI显著小于子宫内膜癌(P0.05),表明经阴道超声对恶性病变的敏感度更高,这对于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且能敏感地显示病变周围及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有利于对子宫良恶性病变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 张丹.子宫内膜病变超声诊断病理基础[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8,5(5):708.   [2] 张丹,李燕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1):803—805.   [3] 张丹.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超声检查[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10—13.   [4] 张丹,王茜,李燕东,等.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图与声像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2):1150—1153.   [5] 商晓光.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8):107—108.   [6] 陈明清.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3,19(1):45—47.   [7] 魏红.阴式彩超与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1):1478—1479.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