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度建设研究

摘 要:公共政策执行力2006年被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其执行力度的强弱关系到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衡量政策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

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会带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反映到当前各级政府政策执行的不同态度上,出现了所谓政策执行梗阻的现象。

本文以某省A市发生的两次特大煤矿爆炸事故为根据,对公共政策执行力度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浅析。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的实施者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按照政策指令进行的变革,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也是各级政府公共部门执行国家方针法令的能力表现。

一、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现状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中央和地方层级和利益关系,使得公共政策执行环节薄弱,政策目标也因此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

其一,政策执行不及时。

地方政府对于上级政策不能做到及时宣传,有的没有深层研究就对相关部门和群众直接书面发布,属于政策执行前提障碍。

其二,曲解、机械性执行政策

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执行本地发展政策时优先地方利益大于国家利益,对上级政策进行选择性执行,只执行认为对本地区发展有利的政策,机械照搬或曲解附加政策执行条件。

其三,忽略了中央政策地方实际情况的结合,不能够创新性的执行,大部分各级政府地方潜规则优于国家规则。

政策执行失误时逃避责任,或转嫁给国家政策制定者。

其四,政府官员不作为。

地方政府官员在政策执行上只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的指示和任务,不从解决社会矛盾和政府的公信力出发提高执行的质量,执行不力或有的不去执行,部门之间协调合作能力意识不强,在政策执行观念上认识模糊。

二、从案例看政策执行   (一)A煤矿事件回顾   某省A市发生了井下炸药自燃事故事故发生中多名矿工被救出,多人遇难。

矿区第一时间封锁消息,当地政府为逃避责任连续两次 “辟谣”。

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地政府副市长亲自带队来到矿上调查,该矿主依然否认矿难事故的发生。

一直到多方系统的调查证据充足后才证明这起事件并非传闻,而是一起典型的瞒报事件。

时隔约两个月,该矿难事件又悲剧重演。

根据警方后来公布的结果,仅该矿难的瞒报就耗资上千万。

政府官员之间、企业与官员之间的贿赂行为是关键环节。

(二)从矿难事件看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   两起矿难中暴露了当地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度上的缺失。

引发重大灾难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些行政主体对上级组织要求不够重视,不严格去执行政策,只顾眼前政绩利益,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当政策与本部门利益相冲突时,对政策的消极执行或不去执行甚至去执行相反的政策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弱化,不能充分发挥政策应有的效力。

2、官员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矿难企业角度出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矿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有对外公布信息而选择刻意隐瞒,为了使该矿能够继续生产,维护其自身利益,在事故发生后政府没有对公众合理解释多次充当保护伞,实则政府官员为政绩需要向煤矿提供政策上的特权。

3、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据调查,国家对大型资源开发企业有相当完善政策法规,对于开采技术、设施装备、安全环境等都有具体的规章细则,然而引发矿难的直接原因就是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法规不够重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实施生产才引发悲剧。

4、地方政府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监管体制形同虚设,忽视对矿井的定期安全检查,安全生产和管理检查极为混乱,矿难发生后应急处置不当。

当地政府没有建立科学的危机应对机制,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没有系统的分析并作出公告。

三、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制定体系   科学的制定公共政策,是提高地方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首要条件,要考虑其现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阻力。

1、增强政府法制建设。

政府是国家政策的最大主体,很多政策法规都是政府制定的,政府自身的合理性、规范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的大方向。

控制行使权力,不能越权,加强管理和服务,加深行政管理机制,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划清界限,不干预市场的运行。

2、政策制定程序的规范性。

各级政府规范有序的执行公共政策需要用法律来严格管控程序的制定,主要从加强法律监督和完善监督体制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提高监督机构的透明度和民众对其信任程度,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中让群众能充分参与进去。

(二)完善执行机制   1、提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能力。

通过改革和创新提升政府职能,政府做职业培训和实际工作中加强职能转变和能力的训练,政府官员应提高自身的行政分析能力与思维应变能力。

全面实行问责制度,要对在危机事故涉及的相应部门领导追究责任,建立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

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通过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的系统准备,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科学调配,一个有效的政策执行程序,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考核制度,避免形成权力的交叉和重叠和部门之间的权力斗争,保证政府的工作效率。

3、加强信息沟通与政策传播。

通过增加信息沟通方式与扩大政策传播路径,减少政策执行时遇到的阻力,有助于政府政策执行指导方法及时调整,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减少在政策执行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加强政策执行方式。

政策目标能否按照预期实现,政策是否能顺利执行,都会受到政策执行方式的积极消极的影响,同时政策执行主体也会影响到政策执行方式。

①作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要在政策执行前对所要面临的工作做好详细的计划。

(三)创建政策执行监督和评估体系   1、设立专家评估组织。

各级政府都配置了相应的执行评估机构,为了避免有少数机构维护自身利益及形象,对执行评估过程不公开、不透明等现象,可以建立非政府评估机构,政府与这些评估机构共享信息与资源,补充发挥各自的评估职能。

参与评估的双方要各自履行职能,互相监督公正的开展评估工作。

2、提高广大民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扩大监督的覆盖面,避免群众手里的监督权是形式化的。

来源于社会基层的监督,才能更为客观真实的反映政策执行现状,如果在监督程序中发现了行政决策的错误执行,能够及时纠正的同时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损耗。

3、强化提高公共政策评估可信度。

评估机构提高对政策评估的可信度,必须在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下进行制度化评估评估必须具备高准确度,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对评估机构的标准和方法有很高的要求,评估制度化促进政策执行科学化。

四、结束语   公共政策要做到真正让人民受益,是当今地方政府治理迫切需要加强完善的重要课题,执行环节必须做到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政策执行机制。

限于研究的具体化和我国矛盾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但本研究还会不断补充及完善,使其研究更加全面,更有深度,为完善公共政策执行提出更好的解决措施。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注解:   ①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3] 丁晓东.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现象的排解分析[D].河南大学.2012   [4] 朱占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5] 周国雄.博弈:公共政策执行力与利益主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王宏伟.中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 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9年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 阳敏.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系统化研究[D].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9] 贺东航.孔翻斌.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