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论》述评

刘庆昌教授的《教育知识论》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知识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涉及教育知识的种类、形成、价值、应用,以及作为教育知识学科化形式的教育学,回答了教育知识指什么、教育知识如何来、教育知识有何用、教育知识怎么用等教育知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对于人们理解人类教育认识和教育知识具有积极的价值;对于我国教育知识哲学研究的开展具有某种尝试和探索意义。

一、《教育知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教育知识论》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教育知识的种类,是从不同维度对教育知识进行了细致的分类,阐述了教育是什么的问题。由于现在对教育知识概念的界定时机并没有成熟,所以本章并没有对教育知识的概念进行界定,因此是从知识的种类为起点对知识考察以便理清教育知识存在的现实意义。本书第二章是教育知识形成,主要是阐述教育知识如何来的问题,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是任何知识都有形成的途径,二是作为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说明。第三章是教育知识的价值,主要是对教育知识有什么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第四章是教育知识应用,主要是对教育知识该怎么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章是本书的重点,目的在于解决教育理论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第五章是教育学:学科化的教育知识

本书第二章教育知识形成和第四章教育知识应用是重点内容。对教育知识形成这一问题教育学领域没有巨大的争论,其实这一问题就是教育知识认识论的问题教育知识形成与哲学理论基础密切相关,本章对形而上学,实证主义,建构主义以及解释学作了简单明了的介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知识形成研究有关的哲学基础只有这四种,只是因为就存在的教育认识活动而言,其存在的状态基本上可以用这四种哲学理论基础加以解释。了解这些哲学知识既有利于教育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促进教育研究的多元化。教育知识应用这一问题如今仍是大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有人说教育学面临着被多种学科瓜分的危机,有人说教育学是空洞的学科理论实践脱节严重,所有这些不仅使教育学危机重重而且使教育学学者和学生们焦虑重重。诚然,教育理论实践脱节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却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一是教育从事是和人有关的工作,人本身就存在复杂性,因而教育学要形成独立的学科必须借助广纳众学科之有利因素来发展和完善教育学。所以本章既直面揭示了教育知识目前存在的问题又阐述了解决的方法,即如何讲教育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这里提出两个解决方法,一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理论,二是教育思维中介理论教育知识实在化就是要将教育理论知识变为可以应用知识教育知识实在化是充分发挥教育知识使用价值的必然要求,如果教育理论不能应用教育实践过程中去就很容易演变成空想,因此,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教育者,对教育理论教育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教育知识实在化在促进这三者发展的同时也对这三者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习教育理论并努力将其应用实践当中.从而丰富教育理论的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教育理论应该紧密与实践结合,创造发展更便于应用实践中的理论。只有它们相结合才能够使教育知识实在化成为切实的现实。教育思维中介理论也是要解决教育理论教育实践问题,而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讲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应该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但在现实中,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搭建一条理论实践之间的桥梁呢,这个桥梁该由谁来充当呢?教育思维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迈进了一步。教育思维涉及到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理念、信念、判断、决策、计划、反思、反馈、调节、控制和选择等,这些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教师在专业化的成长道路中教育思维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只有形成教育思维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和发挥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另外,教育理论研究者也应深入实践工作者的第一线,一方面将先进的理论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构建起专业的教育思维,共同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最后一章教育学:学科化的教育知识教育学,从教育学的性质、问题、范围、发展等状况解读和说明学科化的教育知识。如果说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话,那么,教育知识学科化则是关于这种行动的“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学产生之后人们对于教育学本身的认识,与教育知识相区别的是,教育知识是有关教育过程的知识,具有实践性、过程性和经验性的特点,而教育知识是有关对“教育学”的认识,是对教育中的规律、概念的学理研究。具有科学性、规律性与抽象f生的特点。

二、《教育知识论》的作用及影响。

教育知识论》完成了序言里所要完成的任务,即回答“教育知识指什么”“教育知识从何来”“教育知识有何用”“教育知识如何用”“教育知识学科化形式——教育学是怎么的”这一系列问题。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学习者对教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到教育知识的来源和形成的途径,这不仅有利于培养理论研究和学习者用哲学思维来构建和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引起从事教育研究领域的人士对教育学科本身体系结构的建设热情和信心。

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促使从事教育研究的人思考如何建设教育学科这样一个问题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实现的过程,教育是人与人的一种深刻交往的历程。这其中有生命的相互碰撞与共鸣的呈现,因为教育学体现的生命性与生命意识,使这一学科具有永恒的魅力以及与人类共存亡的生命力。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课程的价值,不从教育哲学的高度去重新认识学科的价值,而仅仅把学科课程研究的视角局限于传统学科结构的自身,那么我们是很难使学科课程的研究产生质的飞跃的,难以使学科教育学的建设达到足以指导学科教育发展的层次。作为教育研究中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思考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对教育学科建设做出贡献。教育的需求总是以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为依据的,教育学科也总是为适应教育的现实而组织的,可见,教育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要树立自己的学科意识,使自己成为一种自觉的科学。因此,学科教育价值的研究不能拘泥于分科的视角,学科教育价值的研究必须从学科群的整体出发,当我们研究课程的价值时,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不能脱离社会的经济形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