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与走势分析

 摘要:中亚地区地缘战略位置特殊,安全形势一直比较复杂。未来该地区面临的安全热点包括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动荡、极端势力和跨国犯罪问题、中亚国家间的资源纠纷、费尔干纳地区的边界争端、错综复杂的大国竞争等。尽管一些安全威胁具有地区性,但具体到中亚五国,每个国家安全上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其应对危机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在中亚出现地区性动荡的可能性不大,但一些领域的安全危机将是持续的、长期的。中亚国家不会改变对中国以睦邻友好为基调的政策,中国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会逐步增多。

  关键词:中亚地区安全热点问题;走势。

  作者简介: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独立19年来,中亚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一直比较复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外部安全环境持续恶化,有的国家出现政局不稳、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趋势。由于政治体制的不成熟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对地区各国安全体系的构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中亚国家间的历史积怨和政治、经济领域的矛盾重重,不仅使地区的一体化陷入困境,也使彼此发生对抗甚至冲突的风险增大。

一、安全领域值得关注的地区性热点问题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由于地缘战略位置特殊、民族宗教关系复杂,经常深陷大国纷争的漩涡,历史上曾饱经战乱。进入21世纪,地区各国发展的差距拉大,矛盾增多,资源分布和财富分配的不平衡以及阿富汗战争的影响,使这个地区很容易发生新的冲突和动荡。中亚安全领域中向来不乏地区“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的塔吉克斯坦内战、“三股恶势力”的蔓延与合流,到21世纪前10年的大国地缘政治“游戏”、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事件”、吉尔吉斯斯坦两次导致政权易主的大骚乱,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深切担忧。

  要保持一个地区的稳定,既要防止受到外部的威胁与侵害,又要避免内部的动乱与冲突。当前乃至未来若干年内,关系到中亚地区能否保持稳定的热点问题主要有:

  (一)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动荡

  经历了2010年4月的暴乱和6月的南部骚乱以后,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机器一度近乎瘫痪,中央政府的权威损失殆尽。 10月10日 的议会选举虽然如期举行,但局面比较混乱,没有显示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走向健康化①。选举的结果出人意料,以南方为根基的、具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故乡”党得票率最高,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领先握有行政资源的社会民主党;而在推翻巴基耶夫政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极力推动向议会制转变的捷克巴耶夫所领导的“阿塔-梅肯”(祖国)党仅排名第五。列第三、四位的是库洛夫领导的“尊严”党和巴巴诺夫领导的“共和国”党。参加选举的29个政党中,只有上述5个党达到进入议会的门槛,其余未能达到5%的政党又联合起来,向当局施加压力,要求重新计票。在这种情况下对选票进行了近1个月的“审核”,到11月初才公布选举的正式结果。根据得票率,5个政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分配为:故乡党—28席、社会民主党—26席、尊严党—25席、共和国党—23席、祖国党—18席。

  由于需要至少三党联合才能取得组阁权,吉新政府的产生一波三折。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奥通巴耶娃先是授权社会民主党主席阿坦姆巴耶夫组织执政联盟,经过一个月的讨价还价才组成了社会民主党、祖国党和共和国党的联盟,结果因提名捷克巴耶夫任议长未能得到半数议员的支持,联盟解体。奥通巴耶娃又授权巴巴诺夫组织执政联盟,结果是“故乡党”加入执政联盟并得到议长位置,阿塔姆巴耶夫如愿当上总理,而尊严党和祖国党成为反对派,说明过去反巴基耶夫的联合阵营再度破裂。反对派和未进入议会的党派(背后是复杂的家族势力)对选举不满,可能采取过激行动;执政的政治力量因权力划分也可能出现反目,各种政治力量的争斗会趋于白热化。巴基耶夫出走,并没有缓解国内南北方的矛盾,在民族冲突也被某种势力激发起来以后,南方已经成为随时可能再度爆炸的火药桶。针对乌兹别克人的血腥冲突让邻近的乌兹别克斯坦难以置身事外,如果打出“保护”乌兹别克居民的旗号进行干涉,可能造成可怕的连锁反应。另外,官员的腐败和民生的凋敝,让吉尔吉斯斯坦很难走出旷日持久的政治危机。

  (二)极端势力和跨国犯罪

  宗教极端势力和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这两大威胁实际上已经困扰了中亚国家不止10年,与阿富汗的局势密切相关。之所以合而为一,主要是二者已经很难分开,极端势力和恐怖分子利用毒品贩运筹措资金,国际犯罪集团利用极端势力和恐怖活动搅乱中亚的边境防卫,保证“毒品运输走廊”的畅通。中亚的极端势力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膨胀和本世纪初年的蛰伏以后,目前有了再度兴风作浪的良机。以“伊斯兰解放党”为代表的宗教极端势力已经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站稳脚跟,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使宗教极端组织如鱼得水。

  美国和北约为如期撤军,2010年开始向阿富汗增兵,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一些活跃在境外的中亚恐怖分子开始“回流”,躲到中亚的山区。“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乌伊运”)和其他一些恐怖组织不仅延续过去的活动方式②,而且进一步国际化。同时,阿富汗大量生产的毒品需要经中亚走私贩运出去,国际犯罪集团要与极端组织联手破坏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边境的稳定。由于阿富汗的形势短期内不可能好转,对中亚安全的消极影响也会持续多年。2010年下半年塔吉克斯坦安全形势的恶化,第二大城市甘贾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政府军在东部山区遇到武装团伙的袭击,原因是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扩大影响并支持“乌伊运”向中亚渗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骚乱中,也有贩毒集团的积极参与。

  (三)中亚国家之间的“资源战”

  中亚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非常不平衡,造成了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差异,也是引发国家间矛盾和冲突的隐患。近些年来“能源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③,作为油气输出国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不愿意向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提供能源,因为吉、塔两国没有足够的外汇来支付进口油气的高昂费用,致使吉、塔经常发生能源危机,以至于影响了国家关系。目前的矛盾焦点更多地集中在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上。上游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坚持建设大型水电站,要多截水以谋取经济利益,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国力相对较强,立场强硬,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不断向塔、吉发出警告,甚至采取经济封锁等手段进行威胁,导致矛盾升级。历史上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人为争水发生过械斗,如果上下游国家不能达成协议,更大规模的冲突有可能在未来出现。

  (四)费尔干纳地区的边界争端

  中亚国家独立后一直致力于通过谈判解决彼此的边界划分问题,除了费尔干纳盆地以外,其他地区的划界相对容易,没有太多的争议。费尔干纳为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三国交界地区,人口稠密,有1000多万人口,主要是乌兹别克人。由于不少“飞地”的存在和灌溉水源的不足,让乌、吉、塔至今无法划定边界,已经在边境地区发生过小规模的流血冲突。猖獗的走私活动和宗教极端组织的巨大影响,也给边界稳定带来很大压力,中亚国家因此经常相互封锁边界,甚至挖壕埋雷。随着中亚国家内部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边界问题越来越敏感,可能导致中亚国家间更大规模的对抗。

  (五)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

  中亚地区与中国、俄罗斯、伊朗相邻,扼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对世界上的主要国家来说,这里都具有不同寻常的经济和安全价值。俄罗斯和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博弈持续了十几年,在能源和军事领域针锋相对,从输油管道的“西线”和“北线”之争到在吉尔吉斯斯坦“抢”建军事基地。未来随着从阿富汗撤军提上日程和伊朗问题不断升温,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再次凸显。中国中亚的经济投入规模越来越大,欧盟的中亚新战略也不断注入实质内容,日本不放弃“日本+中亚”外长会晤机制的建设,土耳其成了2010年“亚信会议”峰会的东道国,印度积极寻求“北上”的立足点。大国中亚的利益犬牙交错,回旋余地越来越有限,出现碰撞的几率增加。

  上述问题成因复杂,牵连较广,每个问题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除以上问题以外,中亚安全形势还受到其他因素,特别是国际环境变化,包括西亚和南亚未来局势的影响。有的政治、经济或社会问题,如政权的新老交替、国际市场和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和原料危机、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也可能引起安全领域的强烈震动,体现出中亚地区安全体系的脆弱性。

二、中亚国家安全形势的基本走向

  经过19年的发展变化,中亚地区已经不是一个整体,各国不仅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拉开了距离,在制度建设甚至价值取向上都出现明显的差异。中亚国家独立后曾经尝试加强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构建地区性的安全框架,通过与一些大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安全合作来弥补自身军事实力的不足。俄罗斯、美国、北约等等都不断借用援助来换取影响。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维护中亚安全的最稳定的两大机制,但行动能力上都有缺陷,前者属于军事政治同盟,有互助性质和快速反应部队,但基本上由俄罗斯一国掌控;后者有完备的打击“三股势力”构想和常设的地区反恐怖机构,多次举行联合反恐演习,但受限于不想承担军事干预的责任。在地区性安全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未来中亚国家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保障本国的稳定。尽管一些安全威胁具有地区性,如极端势力、毒品泛滥、生态灾难和资源争夺等等,但具体到中亚五国,每个国家安全上面临的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其应对危机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差异。

  (一)哈萨克斯坦有望保持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根据2007年新修改的宪法,哈萨克斯坦的政治体制将转向总统议会制,要为“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做政治上的准备,但这一进程被不断推迟,原因是纳扎尔巴耶夫的威望很高,他在世期间无人敢问津总统宝座。部分议员已经倡议在2011年进行全民公决,把纳扎尔巴耶夫的任期延长到2020年12月。支持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力量“祖国之光”党占据全部下院议席,已经在宪法中被赋予“民族领袖”称号的纳扎尔巴耶夫获得土耳其凯末尔式的“国父”地位只是时间问题,其在哈萨克斯坦政治生活中将长期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纳扎尔巴耶夫确定的内外政策会影响哈萨克斯坦今后很多年。与俄罗斯的特殊“盟友”关系和吸纳了中国、美国的巨额投资也让哈在面临内外安全威胁时进退自如。哈萨克斯坦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好,与长期战乱的阿富汗不直接接壤,国内的宗教极端势力也相对容易控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哈萨克斯坦较深地卷入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内政,与中亚另外一个大国乌兹别克斯坦的明争暗斗很可能会升级,在哈、乌矛盾的背后,是俄罗斯和美国的较量,这将对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二)乌兹别克斯坦内部的问题大于外部的威胁

  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的人口大国,拥有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和相对强大的军事实力。与邻国相比,乌兹别克斯坦的防御能力目前来说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不担心会遇到外来入侵的威胁。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强有力的控制方式不仅使经济的改革开放受到限制,也使政治领域的风险增大。总统卡里莫夫依靠独特的治国理念,强调“稳定优先”,保证了政局长时间的基本稳定,但国内大量的失业人口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蔓延有可能一夜之间毁掉安定的局面。卡里莫夫的强人政治使得其身后可能出现巨大的统治真空,来自不同地区的政治集团将为了权力归属展开明争暗斗,极端势力也会借机发难,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甚至是中亚南部的动荡不安。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相邻,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关系也不和睦,对俄罗斯缺乏信任以及亲近西方的政策特立独行,都使乌兹别克斯坦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充满现实的挑战。

  (三)塔吉克斯坦要警惕伊斯兰“革命”的危险

  塔吉克斯坦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吉尔吉斯比较近似,在独立初年爆发过内战,尽管人心思定和总统拉赫蒙年富力强,但国家的稳定依然面临现实的威胁:一是国内强大的宗教势力,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人是塔吉克斯坦的两大民族,都有深厚伊斯兰文化基础,加上文化上受伊朗的影响比较大,取消宪法中关于政权世俗性质的规定以及宗教政治组织的合法化,使得宗教的政治化趋势明显;二是地区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塔吉克斯坦的现代化进程缓慢,地理条件恶劣,境内93%的领土是山地和高原,各地间的交通联系不畅通,极端的反对派在一些山区还保存了相当的力量;三是难以摆脱阿富汗局势的影响,内战时期反对派把阿富汗作为后方,如果阿富汗的塔利班卷土重来,塔吉克斯坦也有可能出现政权“伊斯兰化”的趋势。

  (四)土库曼斯坦的稳定取决于经济的开放

  土库曼斯坦新领导人别尔德穆罕默多夫延续了前总统尼亚佐夫的治国方式,政治上比较保守,稳步推行一些改革,同时在低生活水平上保证对居民的高福利政策,换取国内民众对现政权的支持。如果天然气等支柱产业能够运转良好,国家有足够的收入来维系社会保障体系,土库曼斯坦就不会出现类似于吉尔吉斯斯坦的问题。但是,以能源出口为根基的经济结构非常脆弱,一定要保持外向型的模式,同时要与大国和邻国处理好关系,一旦经济出现问题,其国内就会出现不稳定的迹象。

  (五)吉尔吉斯斯坦成为地区安全格局中最薄弱的一环

  在吉尔吉斯已经发生的骚乱中,政治精英间的争斗已经不是主旋律,形形色色的恐怖分子、极端分子、犯罪分子甚至雇佣杀手成为暴乱的主导者。由于在未来若干年内吉尔吉斯斯坦很难保证出现一个有威信、有能力、很廉洁的政权,这个多民族的羸弱国家有可能走向“阿富汗化”,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没有办法摆脱危机。吉尔吉斯斯坦动荡的“后遗症”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在于:一是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得到新的庇护所;二是与毒品有关的走私活动陷入失控状态;三是民族冲突进一步激化并引发国家间争端;四是大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竞争打破地区稳定所需要的平衡状态。

  未来10年,对于中亚国家来说,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话说是“关键的十年”,政治经济体制会进一步成熟,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的精英可能推动国家全面开放,中国、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会给中亚国家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也伴之以巨大的政治和安全风险,经济发展也很难摆脱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矛盾将不断激化,中亚国家间的关系将进入不稳定的时期。如果把发生动乱的危险指数按国别由低到高排列的话,应该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需要强调的是,在中亚出现地区性动荡的可能性不大,危机如果爆发也是局部的、可控的。之所以总体上能够保持稳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中亚国家顺利超过了独立前的水平,而且重视社会保障的延续性;国内政策比较平和,重视民族关系的和谐,对宗教文化也能因势利导;外交政策坚持全方位的原则,寻求大国之间的平衡,突出维护本国的主权和提升国际地位;在中亚有影响的大国虽有竞争,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合作还是主流,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开展了广泛的战略合作,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同时,一些领域的安全危机也将是持续的、长期的,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中亚国家都在努力避免政治经济出现灾难性的问题,多数国家有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并且愿意为保障地区安全承担责任,大国也不愿意看到中亚出现大规模动乱。

三、中亚地区形势变化对中国安全利益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中亚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调整和变化,地区安全格局依旧将由大国来主导。俄罗斯短时间内不会失去在中亚的优势地位,美国虽进行战略收缩但不打算放弃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欧盟、日本、印度在一些领域也在积极发挥作用,比较来说周边的穆斯林大国,如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难有大的作为。经过近20年的稳步发展,中国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人文领域,双边合作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为中国中亚国家在多边和地区层面上开展合作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平台。

  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底到2010年6月,胡锦涛主席半年之内两次访问中亚,并且都到了哈萨克斯坦;2010年11月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出访塔吉克斯坦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在与这些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中方都提出了积极、务实的建议,包括:密切高层交往,增强战略互信;扩大经济合作,加强利益融合;增进人文交流,承续传统友谊;加强安全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促进多边协作,维护共同利益等。中国已经成为中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这种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为扩大安全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中亚国家不会改变对中国以睦邻友好为基调的政策,中国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会日趋增多,面临的安全挑战也会越来越大。

  首先是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利益的分歧导致与大国在这个地区实现安全上的互动更加困难。随着中国跨出贸易领域,在中亚的能源、交通、电信、采矿、化工、高新技术等领域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与一些国家的公司直接交手,不可避免地出现战略利益的碰撞。

  其次是经济投入的规模大,投资和管道安全的重要性超过了传统的边防安全中国国力的增长以及与中亚国家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西北方向的边防安全有了稳定的保障。与此同时,在中亚地区上百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以及数千公里的油气管道,却成为安全上最薄弱的地方。如果不能解决项目的安保问题,不能保证投资能有回报和管道能够畅通,中国的经济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再次是“三股势力”与各种反华势力中亚如果合流,将会威胁到中国西北,特别是新疆的长治久安。中亚有境外最大的维吾尔族群体,有数量最多的“疆独”组织,同时这里也始终有反华、仇华的政治势力存在“,中国威胁论”也有一定的市场。西方、俄罗斯、印度、日本的某些势力利用中亚进行反华活动,对此应该有所警惕。

  最后是中亚的热点被人为放大,中国有可能被拖入其中并且付出高昂代价。未来中亚最紧迫的几个安全热点都与中国有关:吉尔吉斯与中国有 1000公里 的边界,是中国向西的重要陆路贸易通道,吉的动荡持续中国的损失最大;中亚的“三股势力”和跨国犯罪活动不断向中国新疆境内渗透;能源合作的深化使中国不能不重视来自中亚的石油天然气供应,中亚水资源争端国际化显然对处于上游的中国不利;费尔干纳地区与中国也非常接近,发生大范围冲突同样会波及新疆。

  中亚中国来说,安全上的重要性过去主要体现在有 3300公里 的漫长边界,希望西北的边防和稳定不受来自外部的干扰。随着中国中亚国家合作的日益深入,双方各个领域交往的增多,中国安全利益的内涵也不断扩大。边界地区的军事互信和相互裁军使得传统安全的重要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恐怖主义、毒品走私、传染疫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能源、投资、管道的安全;也包括在中亚地区从事经商、工程或援助项目的中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要防范第三方或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利用中亚领土从事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因为安全威胁的多重性、多元性,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大大超出了传统的军事政治范畴,在经济、政治、人文等领域都应该有相应的手段,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国际机制的作用。关注中亚国家的安全利益,寻找双方利益的切合点,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安全合作,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中国安全利益。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提出的“新安全观”,是一个理念上的重大突破,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和国家关系非常复杂,任何一次政策上大的调整都可能影响到中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目前,这个地区的国际因素空前活跃,不同的大国利用各自的优势都在推动安全框架的建立,中亚国家面临的选择很多,导致中国在一些国家外交战略中的地位下降。2010年哈萨克斯坦成为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以后,积极推进“走向欧洲之路”计划,准备与欧洲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俄罗斯在2009年建立了俄、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四国元首会议机制,强调优先开展经济合作,以解决共同遇到的安全难题。美国和北约都准备延长对中亚军事基地和机场的使用期限。日本在2010年召开了“中亚+日本”第三次外长会晤,没有放弃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印度在2010年12月与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就建设横跨四国的天然气管道达成初步协议。韩国也在2010年上半年邀请中亚的两个大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领导人访韩,承诺在经济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可以说,在每个领域,中国都能感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中国安全利益中,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同样应该受到重视。需要在中亚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提高制度、文化的影响力。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中亚的“软实力”竞争中,拥有地缘优势、“与中亚有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付出了巨大经济投入的中国,却处于明显的下风。根据吉尔吉斯斯坦最新的一次民调显示,52.67%的被调查者认为俄罗斯对吉来 说 是 最 友 好 的 国 家 , 其 次 是 哈 萨 克 斯 坦(13.48%)、白俄罗斯(10.21%)、美国(5.11%),中国排名第七(1.36%),低于与吉有民族、领土纠纷的乌兹别克斯坦(2.2%)和地理上相距遥远的欧盟国家(1.66%)。不过,认为中国是最不友好国家的也只占2.12%(列第一位的是乌兹别克斯坦)④。这种状况在中国最大的中亚邻国哈萨克斯坦也比较相似,一项调查显示,69.0%的哈萨克斯坦居民认为中国是对哈经济安全威胁最大的国家⑤。这也说明,中国仅仅依靠在经贸方面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是无法全面巩固自身的安全利益的,带来的不总是积极的效果,中亚国家也不认为中国是最重要的安全伙伴。

  总之,未来经营好中亚这个对中国在战略上非常重要的地区,在复杂形势下保障中国安全利益不受损害,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与中亚国家进一步增进军事互信,开展更加广泛的防务合作以外,还应该不断拓展领域,扎扎实实地推动“民心工程”建设,营造“世代友好、共享繁荣”的新型合作理念;创造平等互利双边关系的新模式,在中亚树立我们良好的国家形象;推动有利于中亚地区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强上海合作组织的号召力。

  注释:

  ① Кыргызстан:Впарламентскихвыборахбудутучаствовать57 партий,

0 次访问